事故原因調查報告初稿於7月21日形成,初步判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儀器操作時存在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台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報告初稿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7月26日,調查組又就報告進行了集體討論,對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事故相關責任人的處理進行了初步討論。
2007年7月30日實施的《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規定,故宮應在事故發生2小時內向上級主管部門文化部及屬地管理部門北京市文物局報告。北京市文物局在接報、核實後立即向國家文物局報告。辦法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但至7月31日上午,北京市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仍未接到報告。故宮方面稱,鑒於事故原因複雜性,規定了一個月的時限,要徹底調查清楚,形成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後上報。
故宮科研人才流失嚴重?
對於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的“身份”,故宮一位工作人員向早報記者介紹,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是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下屬的實驗室。而無損分析測試則是故宮為了攻克宋代五大名窑的學術研究中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通過以傳統研究方法和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對此開展的檢測、研究。
從去年開始,作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課題的一部分,故宮已使用這台無損檢測儀器完成了50餘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測試工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實驗室大概有10來個人,也有高校內材料分析的教授任客座教授。該科室員工年齡都不是特別大,因為所有儀器都是現代化設備。“這個實驗室測試項目組據說成立好幾年了,研究是有必要的,問題其實在於故宮在這方面的研究做得太少了,畢竟,故宮收藏著那麼多中國古代瓷器珍品的標準件,如官窑瓷器就有20多萬件,但研究工作其實是遠遠不足的,所以有人說"故宮是守著金飯碗在瞎折騰"。”
知情人士還表示,就哥窑而言,目前窑址在哪裡還不清楚,因此對其成分進行檢測可以鎖定產地等,對於哥窑的研究是一個重大課題,“但我所了解的故宮情況是,一些專家忙著在外面鑒定,不幹正活,而故宮管理上的混亂又導致專業不受重視,那麼還有誰願意潛下心去幹呢?所以,真正搞科研的人流失很嚴重,我聽說去年保衛方面的一個中層幹部因為希望清閑一些,居然搞關係調到了科研部門,而這人對科研其實根本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