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樂和健康面前,金牌其實一錢不值。但如此淺顯的道理並非人人都懂,在成王敗寇的競技體育價值觀裡,更像是天方夜譚。當金牌真的能給運動員的生活質量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時,快樂和健康很多時候就只能退居二線了。同時需要放棄的,有時還包括做人的權利。
王濛“在隊裡不被當人看”的痛斥有誇張的成分,但國字號隊伍常年實施封閉式、家長式管理也不是什麼新聞。按照現行的體育體制,隊伍搞封閉實屬不得已——有些隊員受教育程度低、自律能力差,不嚴格管理,隊伍沒法帶。但面對如今個性十足、標簽醒目的新生代運動員,作坊式管理顯然已經難以為繼,並遭到前所未有的反抗。二三十年前屢試不爽的“三從一大”,在如今的運動員身上已全不適用。從國青男籃的“兵諫門”、短道隊的“打架門”,甚至張尚武的“賣藝門”,都不難看到中國式管理應該退出歷史舞台的信號。
對違規違紀進行處罰本無可厚非,但“要我練”到“我要練”的轉變,顯然不屬於嚴格管理的命題。而如果沒有“我要練”的渴望,又如何能在訓練場上找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呢?!
短道隊的拳打腳踢,與其說是一場令人尷尬的角鬥,不如說是不經意間為中國式管理準備的一出退役“演出”。(時間:8月8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