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被曝拍賣館藏文物,圖為宋代書札“富弼《兒子帖》”。 |
紫禁之巔鑲嵌的金色琉璃瓦,閃耀奪目;深邃門洞中朱漆染就的大紅門,凝重安靜;護城河邊築起的10米高院墻,巍然聳立。
從朱棣進駐紫禁城算起,數百年來,即便是朝代更迭,世事變幻,故宮也一直保持著它那生來具有的威嚴莊重,不曾改變。
然而,僅僅是短短三個月,這種持續了近600年的威嚴和莊重,卻被數次改寫。從2011年5月8日開始,在故宮的高墻深院中,一系列區別於午門、神武門的“失竊門”、“會所門”、“錯字門”、“瓷器門”也一一“打開”,故宮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多重門”。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宮裡的人走不出來,宮外的人很難走進去。
故宮,成了“故事”之宮。
拍賣館藏:故事還是事故
三個月來,故宮一直很火。如今,將這團火焰再次挑起的不是“展品失竊”,不是“建福宮夜宴”,也不是一直懸而未決的“瓷器損壞”。這一次,是“故宮拍賣館藏文物”。
故宮,這個一直號稱是世界五大宮殿之首的國有文物收藏機構,竟然拍賣館藏文物?質疑一出,本就處於風口浪尖的故宮又一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塵封六年的日記
事實上,質疑“故宮拍賣館藏文物”事件要從6年前的一篇個人日記說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