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啞著嗓子說,為了能辦齊“五證”,自己跑了整整5天,磨破了嘴皮子,飯都沒怎麼吃過。
“可還是沒辦下來”,徐香勤大哭。她在學校附近打散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丈夫靠收廢品掙錢,“收入很少,但再苦再累,我們也想把孩子帶在身邊。”
為了辦到“五證”,這位只認識自己名字的母親學會了發傳真,拿著文件到處找人念給自己聽,“我不能讓兒子像我一樣沒文化,上學,一定要上學。”
兩萬費用擋了求學路
“其實新希望小學的條件並不好,教室都是彩鋼板搭的,操場也很小”,三年級學生小武(化名)的母親李女士說,一家人從天津來京已經數年,孩子該上小學時,自己也去一些公立小學咨詢過,門檻很高,僅贊助費就要交2萬元,而在打工子弟學校讀書,每學期學費800元,加上取暖費、飲水費等,花不了2000元,“我們夫婦每月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只能負擔起這樣的花費。”
李女士稱,孩子進入公立小學前,還須通過考試,小武成績不好,沒學校收。“借讀生不僅入學前要考試,上學期間的成績如果達不到要求,也會被退學”,李女士稱,小武的一名同班同學,此前在附近一家公立學校讀書,就因3年級的考試不合格被退學。
多數家長稱,送孩子到打工子弟學校其實很無奈,學校裡面大多是打工者的孩子,不會受歧視,孩子間相處得也很融洽。原新希望小學語文老師宋先生說,學校除了小學6個年級,還有初中部,“很多外來務工子女讀完小學後無法升學,所以選擇來此。”
隨著新希望小學的拆除,宋老師和其他20餘名老師也全部失業,“新希望在西三旗的分校,能負擔10名左右的老師,其他人只好自謀生路了。”(時間:8月17日 來源: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