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可以預料,在即將到來的9月1日新學期開學,會有相當一部分打工子弟從校園離開,消逝在茫茫人海中。他們會去哪裡?不知道。政府對此有沒有相應對策?不知道。
本來是為孩子們著想的大好事,卻可能面臨如此尷尬的情景,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應該承認,這些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相當一部分確實因為教學設施簡陋、師資力量單薄,無法通過整改達標獲得辦學資格。在這樣的學校讀書,打工子弟也很難與同齡北京孩子一樣,享受到良好的義務教育。如果能夠讓他們從打工子弟學校轉入到正規的公立中小學讀書,倒也不失為一樁善舉。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看到政府相關部門為此做好了準備。他們除了用一把大鎖鎖掉打工子弟學校的大門之外,似乎也沒打算要幹點什麼如果我們不能保障打工子弟的受教育權利,至少不要先剝奪了他們僅有的一點受教育權利吧?這至少在邏輯上說不過去吧?
打工子弟學校不是北京的特產。在上海、廣州、深圳這些經濟發達城市的城鄉結合部,都有大量打工子弟學校的存在。據我所知,上海是給予辦學設施改造經費和基本成本補貼,幫他們進行升級改造。而廣州和深圳則是引導他們進行發展,與公立學校互相競爭,互相促進。這兩種辦法哪種好,我沒辦法評判;但我知道,無論如何都比北京的做法好我不但不給你,還要剝奪你已有的,還有比這更差勁的做法嗎?
對於打工子弟的就學問題,北京政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聞不顧的。其實這也還算好。雖然他們沒有幫打工子弟建立學校,畢竟也沒有反對民間力量自發地建立學校。打工人嘛,需求並不高。一是希望自己找份穩定的工作,二是希望子女找到一個不漏雨的教室。他們也很樸素,知道政府官員們都很忙,暫時還顧不上打工子弟的義務教育問題,因此只能“抱團取暖”。這樣一來,打工子弟學校就在北京遍地開花了。這些學校自然不能與公立學校相比,但與家鄉的鄉村學校相比,又相去何止以道裡計。打工子弟就在這些簡陋的學校裡學習、成長,慢慢讓自己的夢想發芽、開花、結果……沒有這些打工子弟學校,打工人的孩子要麼沉迷在網吧裡,要麼遊戲於街頭,成為複雜社會問題的根源之一。政府部門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嗎?
一個沒有夢想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沒有夢想的族群是沒有前途的。何處能夠安放打工子弟的夢想,恐怕已經到了要給出一個答案的時候了。(時間:8月17日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