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表彰,公眾怎麼可能不憤怒?當時的輿論對此批評鋪天蓋地,公眾的憤怒被火上澆油,石油企業的聲譽一跌再跌。
再比如,“7•16”爆炸漏油事故發生數月,中石油和當地政府均未對污染損害賠償做出任何表態,反倒是採取了積極措施,阻止遭受損失的水產企業和養殖戶到法院起訴。如此吊詭的表現,自然引來輿論質疑,此後,媒體挖出真相:《中石油以投資抵賠償了結大連漏油事件》。
據悉,中石油與大連市政府達成“投資抵賠償”的默契:油污清理結束的後續賠償工作由大連市政府負責,中石油“以投資抵賠償”——在大連的長興島投資20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項目。上述煉油項目上馬後,中石油在大連市的煉油能力將達5050萬噸/年,其產值預計將占到大連市GDP的1/3。
報道一出,輿論再度嘩然。企業的責任,政府兜底,這是何道理?即便是國企,但一碼歸一碼,政府豈能拿納稅人的錢替企業埋單?何況,企業用投資,就可以換取政府“法外開恩”,如此執法的惡例一開,公眾還有安全感嗎?
接二連三的事故處理醜聞,讓企業的信譽一落千丈,還把當地政府拖下了水。苦的是當地老百姓,不僅時刻面臨家園遭毀的威脅,還要面臨一旦利益遭損,很難得到執法者支持和幫助的窘境,大連這個浪漫之都,成了名副其實的“傷城”。
中國的“重化工產業”已經進入高危時期,這裡面,既有石化企業體制落後的隱患,也有政府在規劃和環境保護方面能力和理念落後的隱憂。2006年7月11日,原國家環保總局通報稱,總投資近10152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當時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說,中國的化工石化行業存在著嚴重的布局性環境風險。
剛剛發生的大連大火,記者提到,石化企業周圍的學校緊急停課。這一信息,告訴我們,大火的不遠處就有學校,有學校一定有居民區,如果大火蔓延,又將是一場不可想象的災難。在去年“7•16”事故後,國務院調查組資料顯示,大連沿海各個原油罐區實際儲存的油品總計700多萬噸,當地官員曾感慨萬千,說“如果火勢蔓延,整個大連將在火災裡燃燒5年。”“一旦液體碼頭失火,僅劇毒就有可能導致上百萬人死於非命”。
如此嚴重的重化工布局缺陷,加上缺乏責任心的企業,再加上執法部門在關鍵時刻不能居中裁判、公正執法,真不敢想象,大連的大火還會燒幾回,大火後的事故處理怎麼做到公開透明,居民的利益受損時如何得到公正補償。
這就是今日之現實,重重憂患之下,何來樂觀?(時間:8月29日 來源:荊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