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當美國正忙於進行戰爭和增加國防開支時,中國正忙著與東盟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9.11”事件發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處於上升通道中。中國於2006年舉辦中非峰會,事實上當時所有非洲國家的領袖都參加了。
東盟秘書處公共事務主任李鍵雄則認為,即使美國在“9.11”事件發生後沒有把注意力轉向中東和阿富汗,中國的快速發展也“不可避免”。他表示,和冷戰時期的前蘇聯相比,中國顯得尤為聰明之處在於,中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發展國內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這是中國“和平崛起”的一個重要基礎。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宋雷磊對人民網記者表示,“9.11”事件削弱了美國的經濟,間接地導致了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美國產生的消費泡沫,也影響到亞太地區國家的發展,導致了亞太地區包括中國的經濟不平衡問題。
2007年之前,美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亞太地區各國經濟都與美國經濟緊密相連。宋雷磊說,當時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支撐了東亞地區本地區產品60%的最終需求,推動了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美國這一“引擎”開始逐漸熄火,亞太地區開始轉向依賴國內需求來推動經濟增長。這種經濟格局的轉變,從2009年開始變得比較明顯,尤其是中國在2009年之後經濟發展較有秩序,國內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國內需求推動明顯。
宋雷磊認為,“9.11”事件只對亞太地區經濟造成了“短期的衝擊”,對於經濟的影響已經過去。後“9.11”時代的反恐戰爭已暫告一段落,美國開始注重國內巨額財政赤字問題的解決,這也將是今後美國經濟政策的主導方向。美國經濟可能會走出低谷,這對亞太經濟顯然是有好處的。但是,經濟格局在變化,世界經濟重心在向亞洲轉移,亞洲與美國的競爭關係依然會繼續存在。
2010年,亞洲經濟超前其它地區率先復甦。實際上,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國家就特別注意改善金融系統,加強了區域內的貿易合作。此外,很多國家推出了拉動內需的刺激性政策來穩定經濟,促進了內需的增長。這是亞洲國家能夠比較成功地抗禦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亞洲開發銀行在多個報告中指出,亞洲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復甦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專家們還談到,美國目前已經開始修正其反恐戰略出現的失誤,並把戰略中心轉向亞洲。
黃靖認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這一戰略調整越來越明顯,亞洲一些原已“沉澱”的問題現在又重新浮現,甚至有的還引發緊張局勢。對此,亞洲各國應當珍惜“9.11”事件以來“風景這邊獨好”局面,堅持過去10年來亞洲各國爭取互相諒解、共創合作雙贏的和平發展模式,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理性對待處理各種問題和紛爭,把亞洲的和諧發展推向新的高度。(時間:9月14日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