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稅收制度問題上,中國的具體情況也不宜與美國等國家進行簡單的橫向比較。有一種觀點認為,談國情是掩蓋既有問題的一種狡猾的方式。但一個國家的實際國情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誰喊個口號便說沒有就沒有了。實際上,即便是在被一些人視為擁有“制度優勢”的美國,其稅收制度也問題多多。由於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徵稅問題上總是存在分歧,美國的稅負問題不僅長期處於激辯之中,而且還進一步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曾指出,在許多年中,美國人對私人生產的商品日益豐富的故事成功勝過了對公共貧窮的討論。在美國,由於政府稅收減少,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場景:“全家開著內飾桃木、裝有空調、使用動力轉向和具有機動刹車功能的汽車出游,穿過路面不平、垃圾橫飛、房屋破敗、廣告牌東倒西歪、電線橫七竪八地架在空中的城市……”在這種情況下,最受傷害的不是富人,而是窮人。
和北歐一些國家相比,中國人的稅負其實並不算重,真正讓中國人不滿的是,該交多少稅自己說了不算,稅交了不少,卻不知道稅收用在了何處,這讓人們很難產生“納稅人”的自豪感。相比之下,北歐國家雖然稅重,但是相應的福利也更健全豐厚,納稅人有一種“物有所值”的認同感。筆者認為,與其苦揪“中國稅負重不重”這個問題,還不如拿出精力敦促相關部門讓稅收更加“透明化”,讓老百姓的辛苦錢能真正用在刀刃上。(時間:9月22日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