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升空。 |
9月29日21時16分,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托舉著天宮一號騰空而起。
這一刻,酒泉衛星發射指揮控制中心第一排,年僅35歲的高級工程師鄧舞燕緊盯著屏幕上關於火箭位置、速度、姿態等參數的變化,如果出現異常,她將立即向指揮員報告。從升空到器箭分離,短暫而緊張的10分鐘,是鄧舞燕10年“身經百戰”的縮影。
2002年12月30日,剛剛研究生畢業的鄧舞燕,毫無顧慮地站在前輩身後看著神舟四號飛船升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參加工作一年的鄧舞燕便獨立擔當火箭十個分系統之一——推進劑利用系統的指揮。
“神六”、“神七”發射時,她負責火箭的垂直度調整及姿態控制。
天宮一號升天這一刻,她負責火箭的姿態控制和安全控制,而這枚火箭的空間飛行動力學模型正是由她負責建立的,歷時3年多。
鄧舞燕加入航天隊伍的10年,只是中國自1992年9月21日確定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的一小段。而在這10年中,鄧舞燕說自己從“初生牛犢不畏虎”變得“有知有畏”了。在這一行經歷越多,越是戰戰兢兢,謹小慎微,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是不久前,“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讓數十年未曾失手的航天人有些“沒想到”。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集結的鄧舞燕和同事們熬了整整一個通宵,收集遙測數據傳回北京做分析。緊接著對同系列、即將執行天宮一號發射的長二FT1火箭進行改進、加強,根據問題“舉一反三”。
火箭升空10分鐘,伴隨著“器箭正常分離”的報告聲,鄧舞燕暫時鬆了一口氣,測控任務的接力棒“轉交”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內、平均年齡只有32.4歲的測控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