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威者在華爾街地鐵站外冒雨抗議。 |
近日,華爾街爆發規模空前的示威活動,示威者“要工作”,抗議“金融業貪婪”,反對美國政治“權錢交易”,反對“社會不公”引起了廣泛關注。正如任何群體性事件都是社會矛盾焦點的集中反映一樣,美國華爾街遊行也揭示了美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當然給其他國家也敲響了警鐘。
這場示威活動短期內還不至於將美國推向社會動亂,這是由美國的文化特點決定的。對“美國夢”的追尋實際上是建立在這樣基點之上:那就是要靠自己的不斷努力來追求自由和幸福。在這點上美國人還是理性的,因此本次遊行活動,本來預計2萬人參加,但最終只有幾百人參加。
那麼華爾街遊行揭示了美國經濟社會中存在的什麼突出矛盾和問題呢?這可以從示威者的口號和主張中找到線索。
首先是提出“要工作”的口號。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本次示威活動爆發的重要原因。美國人儲蓄率很低,沒有工作意味著生活馬上陷入窘境。工作崗位在美國之所以成為問題,與美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失衡有很大關係,這種失衡主要表現在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失衡上。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而美國的實體經濟則因為產業轉移出現了“空心化”的態勢。
據相關估計,美國金融業產值占美國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1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25%左右,同時能夠有效安排就業的製造業比重卻持續下降。金融業創造的“白領”崗位畢竟有限,而且很容易受形勢影響。這種經濟結構,決定了美國就業不穩定。因此在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影響下,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