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鬆綁樓市“限購令”的政策僅僅推出半天,就吹響了暫停哨,被市場人士譽為“史上最短政策”。佛山市政府“朝令夕更”的做法,引起各方猜測,普遍認為是受到來自輿論和上面的壓力,被迫中止“放寬限購”的政策。
佛山是廣東省第一個推出樓市“限購令”的二三線城市,半年之後,限購效果已經呈現出來,成交價格變化雖不大,但銷量僅為之前的三分之一。同時,土地供應成交量亦嚴重下滑,開發商拿地欲望跌入冰點,對當地的財政收入造成了影響。綜合來看,佛山市急於放鬆“限購令”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過慣了“土地爺”的好日子,一下子要面臨入不敷出的境地,還是很難受的。
應該說,佛山市放鬆“限購令”的做法,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也是其它深受“限購令”束縛的城市最想做的事情,佛山只是搶先邁出這一步而已。之前,海口市、大連市也都曾傳言要放鬆“限購令”,但均胎死腹中,被官方緊急“辟謠”。相比而言,佛山市則是直接出台放鬆政策,意圖更為露骨,影響力也更大。如此大膽的做法,在這個敏感時期非常惹眼,等於是在挑戰中央政府調控樓市的權威。
放眼今年的樓市行情,傳統意義上的“金九銀十”已不複存在,開發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公眾對樓市的大趨勢走向逐漸明確,大多數人開始等待拐點的到來,市場彌漫著樓市拐點預期的情緒很濃,輿論亦在不斷預言著拐點時間表。雖然實際意義上的拐點並不存在,但樓市的周期性脈絡已呈現出來,即便調控政策放鬆,也只能起到短暫刺激效果,無法改變大趨勢行情。
不過,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放鬆“限購令”的欲望,主要還是為了解決眼前的財政壓力。所以明知道是在飲鴆止渴,也不惜以飛蛾撲火之勢,出台放鬆政策,逆天下之大不韙。因此,不管是佛山市主動暫停放鬆政策,還是被上面緊急叫停,都只能暫時壓制地方政府放鬆調控的欲望,如果不改變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不徹底解決地方財政危機,類似的“越獄”行為還將出現。
而對於解決地方財政壓力,也只有開源、節流的選擇。要麼開征其它稅種,彌補賣地缺口;要麼大力壓縮行政費用支出,向小政府模式轉型。開徵稅種的做法將受到更大的阻力,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無異於涸澤而漁,更何況也沒有新稅種可填補賣地缺口。那麼,壓縮行政“三公”消費,杜絕不必要的浪費,做一個節約型的政府,才是更明智的選擇,亦是大勢所趨。(時間:10月15日 來源: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