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5000萬網友賬號洩露”誰來擔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8 17:34:31  


 
  此外,不管是內鬼也好,黑客也罷,既然網民的賬號、密碼可以被竊取並洩露,實名制網站中所保存的更為重要的個人身份信息,恐怕也同樣很難保證絕對安全。而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被廣泛應用,大量個人數據和信息都通過網絡保存和傳輸,網民信息洩漏的風險無疑極大的增加,而相關的保護機制究竟是否到位?相關的責任有無明晰?甚至相關的法律與究責機制是否建立?恐怕也都還是一個個問號。 

  當然,網絡畢竟是一個趨勢,電子商務等應用也注定了網民需要將個人真實信息進行注册才能完成交易。假如因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便加大網絡管制,禁止個人信息網上傳播,當然實屬因噎廢食,更有倒退之嫌。但如何在保證網絡應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建立並完善網絡個人信息的保護制度,無疑不容忽視。 

  在這方面,國外網絡的發展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例如,韓國知名網站也曾發生過大規模洩露網民信息事件,但此事不僅引發了韓國國民的熱議,更使得行政安全部對網絡實名制進行了反思。此後,出於保護網絡用戶個人信息安全考慮,韓國政府決定分階段逐步取消網絡實名制,並要求個人或企業使用用戶身份證信息需要事先獲得政府批准。而只有當必須的時候,才進行網民信息注册和登記,幾乎成了網絡信息管理的慣例。而約束了實名信息的入口,不僅降低了洩露的可能和風險,也讓網民信息洩露的追責成為現實。相形之下,國內的網站無論是否必要,動輒要求網民實名登記,這種不加約束的對於網民信息的搜集和獲取,不僅加大了網民信息洩露的風險,增大了監管的難度,甚至本身就有點不懷好意。 

  一言以蔽之,5000萬網民賬戶與密碼的洩露,無疑再次對中國互聯網的信息安全漏洞敲響了警鐘。儘管並不能因此便投鼠忌器,信息化時代更不可能讓網民為了保護信息而戒網。但“5000萬網友賬號洩露”顯然不應無人擔責。如何從技術上和法律上完善網絡信息保護機制,無疑不可或缺。至少在讓網民實名登記之前,網絡信息監管靠什麼來保證網民信息的安全,一旦發生了洩露又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好歹應該有個契約和法律承諾才好。(時間:12月28日 來源:千龍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