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都市報》話題欄目發表朱少華先生的文章:《超市面試》被疑抄襲《丟誰的臉》。對今年春晚郭冬臨主演的小品《超市面試》的抄襲行為以及社會上種種抄襲甚至剽竊現象進行剖析和辛辣的批評。
儘管今年的春晚反響平平,但來自央視和“主流媒體”的讚揚還是不絕於耳,“開門辦春晚”“風格創新”等等溢美之詞頗讓人肉麻,靠現代舞美燈光和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作品”揉捏的一台晚會,居然又被發現存在嚴重的抄襲模仿,今年春晚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我想,每位觀眾心裡都有一本清楚賬。
說禦用編導們江郎才盡靠抄襲模仿來糊弄觀眾也罷,說某些演職人員不食人間煙火也罷,說某些歌星離開假唱就跑調也罷,其更深層次的原因筆者認為,籠統地怪罪於晚會主創人員未免有些冤枉,關鍵在於這些節目為什麼能夠順利地登上春晚,是審查把關的某些官員疏忽嗎?顯然也不是,能夠登上春晚舞台的作品,無論走哪條路,都免不掉會過五關斬六將,不是節目在審查中有疏忽,而是某些節目就是為了審查而編造,甚至可以說就是對把關者“投其所好”。
前些年,春晚中的一些小品之所以能夠引起觀眾強烈共鳴,其一是生活氣息濃郁,既讓人感到辛辣又讓人酣暢淋漓,比如《超生游擊隊》,比如趙麗蓉的小品及本山大叔早期的一些作品等等。不僅讓人回味悠長,小品中的一些經典台詞更是讓人耳熟能詳,今年的春晚當紅歌星走腔跑調,而來自草根的“大衣哥”和歌唱藝術家李穀一演唱卻是“有板有眼”,本想在晚會上突出普通人的傳統道德,各階層的道德人物悉數亮相,唯獨廣東那位感動億萬國人的拾荒老太陳賢妹阿婆卻不見蹤影。
就事論事,今年的春晚大門是打開了,但依然是戒備森嚴,甚至吹不進一縷泥土的芬芳,離開百姓土壤的又為了迎合某種需要而誕生出的“藝術”,除了抄襲模仿就只能是瞎編亂造,就連對幸福的表述也要用不靠譜的“穿越”來體現,那還能接到一點地氣,應當說,一年來社會上出現的任何重大新聞事件都可以成為晚會嬉笑怒罵的素材,缺了鞭撻時弊弘揚正氣的小品本身就缺乏生命力和觀眾的共鳴,但遺憾的是無論相聲還是小品,把肉麻當有趣的多了,針砭時弊被當成不和諧音符拒之晚會門外,維護某些官員虛假形象的多了,反映社會問題具有深刻時代內涵的作品少了,把老百姓當成愚昧進行嘲諷的多了,而真正反映百姓實際生活的作品少了,整台晚會完全靠華麗的燈光來渲染,春晚越來越像是一座忽悠全國觀眾的形象工程。(時間:1月27日 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