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任何研究,都會面臨這樣的困境:把問題看得重一些,還是看得淡一些。視角將直接決定對解決方案的選擇。世行報告的爭議,主要圍繞國企定位而發。報告認為,存在著的國進民退和國企壟斷現象,對於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較大,因此,開出的藥方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降低國有經濟所占比例,向自由市場過渡。反對方認為,國進民退並不存在,而藥方的效果,將會動搖基本經濟制度。
這一爭議,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判斷。一是對於國企改革是否還在進行的判斷,一是經濟體制改革深入到哪一步的判斷。就第一個判斷來說,正反雙方都可以拿出例子以自證。一方面,央企數量在遞減,不少非壟斷性央企日子也不好過。另一方面,壟斷性央企因為占據過多資源仍為社會側目。這種矛盾例證,說明央企改革的預期目標和方向並不清晰。而第二個判斷,則涉及到改革的力度和決心。但無論如何,不能再退回到“姓社姓資”的無意義循環當中。
因利益爭論不要緊,因立場爭議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要在情緒上發力,而是學術上的再討論,再對質,並將結果落實到實踐中來。轉型期的中國,需要有積極的爭議,歷史上,這也是改革的來源之一。(時間:3月1日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