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兩桶油”在國內開采原油成本不隨國際油價上漲而增加,成品油價格跟隨國際油價上漲的關聯度卻是100%,並不將44%在國內開采的那部分原油排除在外。只將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同步掛鈎,卻不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與國際油價同步掛鈎,這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事實上,石油特別收益金不僅不漲,國務院去年11月還大幅提高了石油特別收益金的起徵點,從每桶40美元提高到55美元。提高個稅起徵點像是擠牙膏,提高石油巨頭的“暴利稅”起徵點卻分外慷慨,僅此一項,“兩桶油”一年將減負近400億元。
“暴利稅”之外,還有一個不該被忽略的追問,就是成品油的質量。我們經常比較中美油價,其實兩者根本不具可比性,不僅因為收入水平不一樣,因為油價中包含的過路費不一樣,也因為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品質的成品油。當前,除北上廣等少數大城市已經用上國IV標准油外,國內其他地方要想用上國IV標准油,還得等到2014年。雖然國IV汽油車標准去年已經實施,可空有達標的車,加不到達標的油仍是枉然在油品質量標准幾乎全由石油巨頭說了算的情況下,油比車整整要滯後兩年半。
最近,灰霾天與PM2.5備受關注,而要改善空氣質量和保護公衆健康,提高油品質量無疑是當務之急。聯合國環境署一項研究顯示,對煉油設備每投資30億美元改善油品質量,可以帶來250億美元的健康效益。因此,“兩桶油”除了忙活漲價之外,更該讓油品質量配得上這個價錢,高油價必須有高品質相匹配。(時間:3月21日 來源:正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