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就壞在,門票收入大多是地方政府的“直接收入”,是看得最清楚、最扎眼的收入。而其他收入,主要通過稅收的形式出現,對地方政府的吸引力要小得多。更何況,官員一般都是“走馬燈”,都只顧眼前利益。至於遊客以後來不來,那是後任的事。
如果增加的門票收入只是用來提升景區的品位和檔次,提高景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到也說得過去。畢竟,景區的管理、服務水平提高了,品位和檔次提升了,也能改善遊客的心情、提高旅遊的質量。問題是,門票收入大多被地方政府用於其他方面了,其中不乏用在了“三公”經費方面。如此,景區仍然是老樣子,甚至隨著遊客的增多,環境越來越差,門票卻越來越高,越來越讓旅遊“玩不起”了。
地方政府和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既是本末倒置,更是飲鴆止渴。
當下的中國,旅遊理應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度時期,各地曾經採取了向市民發放旅券、補貼旅遊收入、給職工放假等措施,鼓勵居民旅遊,拉動經濟增長。但是,面對各地紛紛上調景區門票價格,以前採取的這些措施,是多麼的可笑,多麼的做作,多麼的形式主義啊。
都說經濟結構調整是一篇大文章,這篇文章,可能不只是發展什麼產業的問題,更需要解決如何發展、朝什麼方向發展、用什麼樣的方式發展。如果把“旅遊經濟”僅僅理解為“門票經濟”,大幅提高景區的門票收入,縱然暫時的旅遊收入出現較大增長,也決不是經濟結構的轉型,而是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僵化。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與管理者的思維轉型緊密結合起來,與管理者的發展思路結合起來。不然,經濟結構轉型就是一句空話。(時間:4月6日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