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穗也確對“舉國體制”作過“貢獻”,同時亦從“舉國體制”收獲副處官帽的回報和特權。黃穗退役後按自己的意願選擇生活方式是其自由,但副處的官帽卻照樣戴著,不僅沒履行哪怕一天的官職,反倒以在編運動員的身份長期續領俸祿。也難怪眾納稅人要罵娘,換了普通的老百姓,誰有福氣享受這等匪夷所思的 “好事”兒?!
呵呵,遠的不說也罷,就說在輿論眼皮底下,既然與“田亮事件”半斤八兩的“黃穗事件”可以不了了之,那麼“田亮事件”咋就不能“軟著落”哩!
輿論對“舉國體制”的痛斥與捍衛“舉國體制”的我行我素,這些年已然形成了“雞對鴨講”的格局。眼下,倫敦奧運會備戰正處於緊鑼密鼓狀,納稅人 上交的銀子大把投入其中,可“舉國體制”不屑於問一問廣大納稅人是何種感受?又有多少國人還對倫敦奧運會中國能獲多少塊金牌牽腸掛肚?
在舊中國,國人被世界視為“東亞病夫”。國家改朝換代後伴隨經濟發展急於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一度利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對競技體育發展採取“舉國體制”尋求突破,應該說在特定的發展階段還是情有可原的。時至今日,國家、社會、民眾早就“換了容顔”,還是將“舉國體制”作為體育發展 的“護身符”戴,明顯與時代脫節,與科學發展觀相悖,而科學發展體育事業恰恰又是官方倡導的。
何為“科學發展體育”,很簡單、很樸素,那就是把納稅人的錢投向群體體育,具體講就是大力興建城鄉體育健身設施,果斷讓群眾體育回歸社會公益。若說體育公益投入這些年一點沒做與事實不符,但投入與民眾要求嚴重不成比例卻是不爭事實。
筆者始終認為,群眾體育乃至全民身體素質的提升才是當今中國各級政府該抓的正經大事,至少競技體育,最多只是政府的“副業”。只要全民身體素質明顯提升了,奧運會拿多少金牌實在無所謂。
當然,不僅僅體育的“舉國體制”,轉型中國不可理喻的“堵心事兒”多了去。對田亮之類的“特權待遇”,咱們平頭百姓也就喊一嗓子而已。嗚呼,阿彌陀佛!(時間:4月15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