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果然是個舍得“交學費”的牛氣部門,且不說敢把招標規定置之不顧,而且花了1800多萬元的巨額投資,“奉獻”的竟是一部收效甚微的宣傳片;如果不是審計署的“實話實說”,估計相關的拍片決策者,頭腦裡恐怕早就不再存在這番“教訓”的殘片。而如今真相既已浮出水面,雖然普羅大眾不知這部片子當初的“預期效果”是咋樣,卻真的有理由說上一句:別忽視了鐵路宣傳片的“未預期效果”。
顯然,這部鐵路宣傳片的“未預期效果”之一,便是透過這個“片子門”內幕,鐵道部在某些決策行為中的率性不羈、獨斷專行,算是顯露了“冰山一角”。上千萬元的製作投入和開銷,怎麼說也不是一筆想隱就隱、願瞞就瞞的“小費用”;可是瞧瞧,到了人家“鐵老大”這兒,花就花了,用就用了,就是有意繞開了規則必需的招標程序,也明白難免會被“審計發現”,又能奈我何哉?
千萬元鐵路宣傳片的“未預期效果”之二,當是讓我等渾渾噩噩的社會公民猶如醍醐灌頂,確確實實地感覺到“上了一課”,且又“大長見識”。不是麼?放眼各地,環顧周遭,類似鐵道部那樣,動用不菲公帑,製作“宣傳片子”的事情,人們所見所聞並不算少了。但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又有多少人心明眼亮地生發過質疑:這樣的公費投入和宣傳拍片,原來也是必須經過公開招標,才能確定誰導誰拍的?而耳目所及,現實語境之中,又有多少這樣打著宣傳旗號的“官片”,不是“集體內定”或“領導圈定”的產物?
當然,鐵路宣傳片的“未預期效果”之三,應是“有心栽花花未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儘管這部“宣傳巨片”原先沒達到“預期效果”,但有了審計署的“二度創作”,再加上輿論熱議的“充分發酵”,就算想要藏在深閨、乏人所知,可能也已變得極其困難和不易了。這樣也好,即使“交了學費”,能讓公眾普遍領略和學習一下“千萬元公帑是怎樣變沒的”,倒也不失為一種“現身說法”和“綜合利用”了。
別忽視鐵路宣傳片的“未預期效果”,也許僅僅是咱老百姓的自說自話,但更希望有關部門不再將之視作一種“廢話”!(時間:6月30日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