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決賽並不是丁寧在倫敦奧運會上第一次被罰分,她的四套發球中有三套都被有過直接罰分記錄,對陣新加坡選手馮天薇的女單半決賽中,就曾判失兩分。
文化差異,意大利女裁判是個“細節控”
兩名中國選手“內戰”,為什麼裁判選擇狠狠打壓其中一位?
中國乒乓球隊有不少人同情地站在丁寧一邊,女隊教練孔令輝也指責裁判是個“毀掉了比賽的蠢女人”。
但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賽後的一席話也許值得丁寧和其他的國乒選手思考一下,“裁判的判罰並沒有問題,當然也許過於嚴厲了一點。裁判可以分兩種人,一種人嚴格遵照規則執行,另一種人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掌握分寸,只不過今天碰上的是前一種。”
很顯然,沙拉拉的潛台詞是:意大利女裁判邦格利是個嚴格遵守規則的人,但其實在兩名選手來自同一國家的情況下,裁判可以稍微寬鬆一些,因為畢竟李曉霞也沒有抗議。
一場奧運會決賽,對手來自同一個國家,按大多數中國人的眼光,裁判保持賽事的流暢性和精彩程度是最重要的,至於死摳發球是不是過高,是不是旋轉這些技術細節,也許不那麼明智。
但一些嚴謹教條的歐洲裁判不那麼看,他們認為:比賽的公平是第一位的,至於決賽的屬性、雙方的國別,那與裁判的職責無關。
可以想見,女裁判邦格利就是個“細節控”,如果丁寧不做出符合她認定的規則允許的發球動作,正經端坐、虎視眈眈的她一定會一分分把分數扣完,而比賽被破壞,觀眾的噓聲,那根本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
丁寧的被罰分事件,其實反映了不同文化觀念的差異。凡事講求審時度勢,順應大局的中國人,在奧運會這樣的舞台上,還是對摳規則、遵守制度和程式化標準的西方文化不適應。
另外,如果丁寧能把英語學好一點,至少也不用在與裁判交流時只能攤開手說“WHAT?WHAT?”,因為乒乓球比賽沒有規定,球員不能向裁判解釋和溝通。(時間:8月3日 來源: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