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劉翔因傷退賽,從此好像欠了誰的債。倫敦奧運,劉翔出賽,因說舊傷又來,一下子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們對劉翔其實已經無需期待,三屆奧運的經歷,“大滿貫”的成就,不畏失敗的精神,早已完成了一個競技運動員的優異答卷。
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東亞病夫”的破帽子,使得中國人對於奧運有著更多的寄托,對於奧運金牌有著更高的期待。許海峰為中國射落奧運會首枚金牌,中國人仿佛挺直了些腰杆。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上雄居金牌榜榜首,中國人好像多了些豪邁。但是,“三大球”的全面落後,奧運會“中心劇場”田徑賽場上中國人的配角地位,還是讓中國人不能釋懷。畢竟,中國獲得金牌的競賽項目,大多數是對抗性較弱的、以技巧性為主的項目,而且人們的關注度也不是太高。因此,劉翔已經不再是劉翔,劉翔代表著一個夢想。
所以,在劉翔尚未飛翔之前,有必要砸碎這個夢想。金牌的多少的確與國家的強弱有著一些聯繫,但並非必然聯繫。金牌大國並不一定是體育強國,體育強國也不一定是世界強國。劉翔退不退賽,拿不拿獎牌,中國依然是今日之中國,中國人依然是今日之中國人。
中國人能否丟掉“東亞病夫”的帽子,能不能受到尊重,靠的不是奧運金牌,而是國民的綜合素質。這個素質包括:人格的高度、精神的厚度,思想創新的速度。我們首先需要的是中國的尼采、中國的愛因斯坦、中國的愛迪生、中國的貝多芬、中國的韋爾奇,然後才是中國劉翔與中國孫楊。
在人類思想的奧運會上,在人文精神的奧運會上,比的是人的覺解程度,是每一個人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與宇宙的覺解。而每一位中國人都是參與者。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詮釋“中國人”這三字的內涵。(時間:8月8日 來源:青年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