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媒體不斷披露“微笑局長”正常上班的消息後,網友齊呼“表哥”請留步。也正因為“表哥”楊達才事件餘音未了,才有了三峽大學學生劉艶峰申請公開其薪資的續集。就在前幾日,湖北三峽大學學生劉艶峰近日被電話告知,陝西省財政廳已就其所作出的信息公開申請作出答覆:楊達才個人工資收入事項,不屬於陝西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範圍。
申請公開或者予以公開,都是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事情。正如申請人劉艶峰自己坦言的,已對答覆內容不抱太多期許。道理很簡單:一是在官員財產公開未成制度的當下,“申請公開楊達才2011年度工資”的訴求很可能遭遇合法否決權;二是即便這個申請獲准,即便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一紙“清白”的工資單,果真能證明“表哥”的清白嗎?如果這個邏輯合理,則天下領工資的公職人員都必是清白無虞。
最詭異的是,從8月30日當地紀委公開表態“展開調查”,到今天陝西省安監局值班室工作人員表示“局長天天都上班”——時隔半個多月,還是沒人說得清渾身是寶的“表哥”、究竟哪來那麼多資產置辦一身奢侈行頭。
這個時候,沒有人好意思說“圍觀改變中國”,也沒有人好意思徜徉於網絡監督的偉力。因為一個“不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範圍”的冠冕堂皇之說,足以從合法程序的角度滅了你搜尋蛛絲馬跡的幻想。當然,有兩個前提必須明確:一者,奢侈品無原罪,官員愛買什麼,只要合法,一切都是個人自由,戴幾塊好表,甚至都不能算是道德問題;二者,猜測代替不了事實,有罪推定也好、合理質疑也罷,在沒有公權定論的時候,一切都是流言,而流言不僅傷害當事人與權力公信,更消弭著公眾對秩序的堅守與信仰。
與其對合法的“拒絕公開”胡攪蠻纏,不如反思一下:為何輿論嘩然的公共事件,紀檢監察部門不能及時順藤摸瓜,及早還公眾一個經得起推敲的真相?眼下的公共事件,已然呈現一種詭異的“關注定律”:只要善於拖延,等到下一起公共事件吸引了眼球,此前的種種不堪就會悄然翻去,及至杳無聲息,當事人就勝利“軟著陸”。令人擔心的是,“表哥”楊達才事件的真相,也會隨著時間推演而不了了之嗎?
“拒絕公開”也就罷了,權力對真相與正義的掘進責任也會因此斷線了嗎?(時間:9月21日 來源:今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