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反腐成了流行話題,從“表哥”楊達才到“表叔”李德金再到“政委”蔡彬,的確,微博等新興自媒體似乎已經讓當下中國進入了一個官員經不起曝光的時代。可是民眾成了反腐部門的瞭望員,這樣的事件若過多卻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因為這種相關部門反腐發現力比民眾“慢半拍”的現像越多,就說明我們的反腐機制還待完善,並且一定程度上還可能會對反腐部門的公信力產生損耗。
誠然,對於廣州反腐部門這次的行動力我們應該給予肯定,對於以往反腐部門自己發現、並進行查處的成功案例我們也不該忽視。但在這次事件裡,21處房產,4000萬市值,這樣一筆大的數目,相關反腐部門若能及早的自我發現,並及時地自我進行全方位地清理門戶,可能反腐效果就會更好,民眾所給予的公信力加分可能就會更高。這次曝光網貼提供的《個人名下房地產登記情況查詢證明》非常詳盡,網友的取證意識確實令人嘆服。而兩相對照,這恰恰也說明在此次又獲反腐成效之後,反腐在自查機制的工作上仍須改進。
事實上,我們說要預防腐敗,一般來說就需要監督和自律的組合拳。 一方面,加強社會監督,給媒體、民眾等足夠的話語權和意見反應渠道是必要之舉,另一方面,政府機構也要加強自己的行業自律意識建設,這也就意味著相關內部機制要各就各位,自我具備反腐嗅覺,隨時能夠行動起來,讓腐敗變成不想為、不敢為的行為。
若政府部門將“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結合起來,並主動去接受民間信息,對散裝信息進行取證,對病人官員有更加足夠的主動調查預警威懾力,那麼官場的腐敗環境就會有所好轉,腐敗行為的生存空間也就會壓縮。等著網友爆料未嘗不可,但是自己做出從發現到查處的“一條龍”動作才是反腐上策。
反腐要有“掃雷”機制,將發現與排除一氣呵成的反腐工作案列做得越多,民眾反饋的公信力就會越強,並且這還會拉動社會監督機制的參與熱情。 因此,預防病人官員 ,需要的不僅是民醫,還是要更多部門以“一條龍”的行為來做主治醫生。(時間:10月12日 來源: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