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說到底,不管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還是《工資條例》的制定與出台,公眾的聲音都未能真正、有效地介入。按照報道中的說法,由於涉及的問題非常敏感,發改委在制訂《總體方案》時,非常注重保密工作。必要的保密,是必要的。而《工資條例》的“夭折”表明,在法律法規、制度規範制定的過程中,和既得利益方能夠提前介入、強勢干預相比,普通公眾無論是參與時間還是影響程度,都顯得過於遲緩和微弱。
所幸的是,如果“明年3月前會對外公布”屬實,那麼,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相關方面不妨留出足夠的時間,利用發布徵求意見稿等方式,容許公眾介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的制定與出台。
即便不會重啟《工資條例》的制定,最起碼,“融入”必須有足夠的誠意。在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性問題改革層面,類似的既得利益方的強勢“狙擊”之所以能夠發生,說到底還是普通公眾聲音的慣常性缺席。如果相應的利益表達機制能夠完善建立,民意的博弈能夠形成強大的決斷性力量,類似的《工資條例》醞釀數載,未曾讓公眾“過眼”便慘遭夭折的事,還會再度發生嗎?(時間:10月29日 來源: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