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正值鳳凰古城推行“一票制”以來的首個小長假,古城相對的清幽寧靜取代了昔日的人流如織。為了“再平衡”,鳳凰縣相繼出台免票、優惠、扶持農家船等一系列“補丁政策”,乃至連針對散客的門票“鬆綁”也在悄然進行。出台不久的公共政策即在輿論質疑、商戶抗議和遊客“用腳投票”中“補丁摞補丁”,尷尬局面折射出的是決策的大可商榷。
景區收費本身不足為怪,目前國內大部分已開發的古城鎮都在收費,這主要是考慮到景區管理與保護的運營開支。
到過鳳凰古城的遊客大都會有一種無奈的感受:原來通往沈從文小屋的道路很幽靜,現在很多飯店、酒吧、客棧開了起來,原汁原味的東西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文化信號混亂的商業化。無論是叫賣的商家還是旅遊公司,理念深處若都是“賺到錢的想賺更多,沒賺到錢的也想盡快賺到”,那鳳凰古城只會不堪重負,直至在商業喧囂中成為失去靈魂的軀殼。
在高度商業化的鳳凰古城,惡性競爭、環境污染、遊客過載、基礎設施落後、旅遊秩序混亂等問題交織,古城有淪為一座徒有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的“旅遊商貿大集市”危險,在商業開發、文化傳承、民生保障之間尋找“再平衡”是大勢所趨。但是,鳳凰古城門票新政促使遊客“用腳投票”,導致遊客銳減、市場蕭條等連鎖反應,說明要解決過度商業化問題,政府“大包大攬”推行政策甚至直接參與經營似非良策。
對長期商業化積澱了大量原住戶、固定與流動商戶的鳳凰古城來說,所有“利益攸關方”都是古城的有機構成,都有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景區的前途和未來也與他們息息相關。公共政策的制定應當有廣泛的公眾參與,必須考慮“沉默的大多數”的利益。
求解“鳳凰困局”,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與其縣政府單向出台“補丁”政策,還不如問計於民,讓公眾參與景區公共政策的制定。只有通過民主決策拿出科學的制度設計,才能降低公共政策的“試錯成本”。(時間:5月2日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