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各地上演“搶金潮”,顧客金櫃前搶購金飾品。 |
近日,由於黃金價格大跌,國內又興起一股“購金潮”。內地買家10天搶金300噸的傳聞,讓網友直呼“華爾街分析師抵不過中國大媽”。購金如同買菜,國人購買力之強勁讓人感嘆。
不過,“中國大媽”真有如此強大的能力嗎?搶空金店中的“龍鳳鐲”,就能讓金價反轉?“大媽威武”的背後,會不會是一個新的投資陷阱?
【較真】10天300噸 這話誰說的
中國大媽叫板華爾街分析師的說法,源於一則“國人10天購金300噸”的新聞。可這300噸的數字,到底靠不靠譜?
5月1日,多家媒體使用10天購金300噸說法,並稱“據人民網援引的數字”。在人民網上搜索“300噸”,卻找不到數字的來源,只能找到多篇引述該說法的報道。
往前追溯,4月30日的媒體報道中,300噸還沒有冠上“人民網”的頭銜,而是改為“業內人士預測”、“據全國珠寶業統計”。“全國珠寶業”既非機構又非企業,如何統計不得而知,而所謂“業內人士”,也並未明確指出來源。
較為確切的數字,出現在財經作家宋鴻兵的微博中,4月24日,宋鴻兵發表微博稱“剛得知一個重大消息,國內黃金珠寶行業的黃金庫存已基本見底,僅補齊正常鋪貨量就需要600噸黃金!這說明4•12以來國內黃金總銷售規模不是粗估的300噸,而是更多。”這一“重大消息”也得到當日多家媒體的引述,可這一重大消息的出處,宋鴻兵並未在微博中透露。嚴格意義上講,宋鴻兵也並非黃金行業人士。
宋鴻兵4月23日的一則微博,同樣吸引眼球:“業內人士透露:黃金4•12暴跌以來短短10天內,僅中國內地的投資人就鯨吞了實物黃金300噸,約占全球黃金年產量的10%!”
這一消息中的“業內人士”,極有可能是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甄偉鋼。4月23日《廣州日報》一篇名為“搶金進入第十天”的報道中,甄偉鋼表示“調查了珠三角各大生產企業的數據,初步估算,過去10天廣東珠三角地區的黃金產品交易量應在100噸左右,全國應能達到300噸”。
由此看來,購金潮沒大媽什麼事,與“盡心援引”的媒體卻脫不了幹系。
【講述】“收著保值,不為了戴”
大包小包買了不少,卻沒買到黃金,香港金店的掃貨情景,讓剛從香港“瘋狂購物”回來的雲微吃驚不小。
“我去了旺角所有金店,除了周大福還有一些不怎麼好看的女士手鏈和項鏈,漂亮點的金飾都沒有了,就剩一些男士戒指和項鏈,都是很粗的。”在謝瑞麟品牌店裡,導購告訴雲微很多人過來買金子是為了結婚,龍鳳手鐲和戒指賣得最快,店裡早都什麼也不剩了。“導購還勸我們不用去其他店裡逛,都一樣。我不信,果然白走了。”
年輕的雲微只想趁金價便宜買個漂亮的飾品。款式對她來說很重要,沒有心儀的樣式便沒有出手:“十幾克也起不到啥投資作用,買不到合適的就算了。”
而更多的人將買黃金當作一種“投資”。49歲的蔣女士前不久聽說金價下跌,跑去商場為還沒過門的兒媳買了手鐲、項鏈、戒指“金三件”。雖然樣式並非她的首選,也沒有讓兒媳親自來挑,但她很慶幸自己“搶到了”。“給她就為了收著保值,不為了戴。”
如今家裡有400多克黃金的蔣女士稱自己是“小打小鬧,半投資半裝飾”。在她看來,“中國人愛儲蓄,多少都有點閑錢。現在股市不好,放銀行裡利息低,覺得金子合算就買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