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近日,复旦大学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布了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家族內共有的基因類型。網民對此議論紛紛,針對網民“拿著科研經費當兒戲,‘吃飽了飯沒事幹’”的質疑,課題組專家表示,科學研究不是鬧著玩,或者功利性地為了幫人“認祖歸宗”,此次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從基因層面驗證了許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確實是一家。而生命科學和歷史學的跨學科合作,也將有助於更多歷史謎團的揭開。
1、研究曹操DNA是否為經費?
《新京報》報道,此前,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真假曾引發社會廣泛爭論。如今,復旦公布曹操家族的DNA研究成果,是否有借“曹操之名”博眼球、拉經費之嫌?
該課題組領銜專家之一復旦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說,找曹操家族做研究,有科學的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用遺傳學技術研究歷史,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手段運用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正好在這個時候,河南安陽宣稱發現了“曹操墓”。“我們覺得,遺傳基因學手段,可以為曹操墓的真偽提供佐證,於是就嘗試去做了。”
而且,追尋曹操的基因“足跡”也相對容易。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輝解釋: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譜記載比較全,如果隨便找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譜,不是斷斷續續就是缺少記載,肯定沒辦法做研究;其次,曹操這個人由於歷史爭議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觀上保證了其家族後代的相對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條件較好,材料豐富,所以幫助課題組很快找到了第一個切入口,確定了檢測的古DNA樣本。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