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大學一則“只有春假還不夠,春假有8天”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悄然走紅。自2008年五一黃金周變成3天後,中國人民大學依然堅持“春假+五一”的8天長假模式。2015年人民大學的春假為4月28日到30日,算上周末調休等,實際上共連休8天。校方表示,春假旨在鼓勵全校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到社會一線,腳踏實地考察社會。
何謂春假?其實它是一個典型的“舶來品”。在歐美等國的高校,每年三四月份,學生都能享受到一定時間不用上課的休閑假期。美國的大學每年都在春季學期中間安排春假,時間一般是1周,也有個別學校安排2周的假期。春假期間,學校一般會關閉校門,全體學生必須離開學校。
歐美的高校實行春假制度,主要是讓學生釋放學業的壓力,品味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魅力。在日本,許多學生會選擇去工作實習或從事項目研究。但相較國外,目前國內高校基本上只有中國人民大學長年堅持推行春假制度,煙台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正在試圖效仿。可以說,與美國的春假文化及習俗相比,中國大學的春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春假好不好?筆者認為,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一項值得提倡的制度。對於時下的高校學生而言,在校園上課的時間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即便只是進行簡單的休閑娛樂,對學生及其家屬的生活也是一種調節。在中國,如果春假與五一相結合,還可以起到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的目的。更何況,休閑之外,學生還可以擇機進行校外實習、志願工作、社會實踐。中國人民大學此前的統計就顯示,大部分學生在春假都會選擇實習或者社會實踐。
為何中國的高校大多不願意推行春假?筆者認為,這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在很長時間內,尤其是在大學畢業生包分配的年代,大學生都被視作高素質的稀缺人才,畢業之後應當馬上為社會作出貢獻。因此,大學在很大程度上被當作人才培訓的基地、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學生的學習時間理應延長而不是縮短,學校也一直強調學生應當刻苦學習而非“浪費”時間去旅遊或實踐。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一傳統觀念理應改變。
事實上,儘管此前並沒有在高校推行春假,但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說明經驗累積與理論學習同等重要。春假制度,可以讓學生走出“象牙塔”,經歷多彩生活。即便是簡單的旅行,學生也可以在陌生環境中學習到生存和交流技能。有鑒於此,春假這一制度,理應在中國高校加速推行開來。(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彭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