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閩南網 |
“現在重心開始往合法合規的跨境平台轉移。”1月3日,長期居住在澳大利亞并從事代購生意的劉燕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挪向跨境電商平台之前,劉燕妮的生意模式是通過發朋友圈讓國內的客戶下單,然後當地買貨并通過海外直郵的方式寄給國內客戶。
促使劉燕妮做出這一改變的,是於今年實施的《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規定電商經營者要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并且履行納稅義務。再加上嚴格的海關檢查,習慣了打“擦邊球”的代購們只能另謀出路。對於本身就有一定“被稅”風險的代購來說,如果要尋求合法化,跨境電商是路徑之一。
前後歷時5年,3次公開征求意見、4次審議之後才出台的《電商法》,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電商行業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時代,為規範行業發展邁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這一法令剛開始實施,其成效尚待時間驗證,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將超出預期,其涉及的不僅是消費者和電商行業的從業者,甚至影響著國內的互聯網市場格局。
躁動的代購和微商
《電商法》的出台對代購和微商的影響最大,因為法規已明確要求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不管是微信朋友圈裡賣貨,還是直播平台上“帶貨”,甚至包括在淘寶天貓上的商家,都被認定為電商經營者。
1月3日,微商賣家丁丁發布了2019年的第一條朋友圈,配圖只有一個二維碼,文字是強調以後只在微商相册裡進行更新。這麼低調的曬圈,與其此前每天將皮包、鞋子、衣服等商品靚照放到朋友圈來刷屏宣傳的做法相比,令人大跌眼鏡。
“這也是沒辦法。”事情要追溯到前幾天。當時,丁丁拿貨的上家突然要求她把剛發過去的微信聊天內容全部撤回,轉而去支付寶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