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在這部法律中,對包括個人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行為給予了規範。代購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進行登記和納稅,一些代購暫停業務,保持觀望,而一些自營電商平台則認為《電商法》對自己是利好消息。有人發現,為了躲避監管,一些代購甚至用英文在朋友圈發送商品信息。
用自己畫得歪歪扭扭的圖來代表以往的高真版攝影圖片,用英文在朋友圈發送商品信息,甚至用“人物”描述來暗示所要代購的海外商品,“電商法來襲!不會畫畫和講英文的代購,不是好段子手!”這則新聞更是刷爆朋友圈,廣大網友紛紛表示“笑瘋了”。
微商們的“花樣百出”是面對《電商法》實施的“頑強”應對,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嚴肅非常重大的事情,不可一笑了之。
新《電商法》有幾個鮮明特點:一是範圍廣,新《電商法》明文規定,包括“代購”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并且依法納稅。而個人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除了代購還有許多,包括“帶貨”主播、朋友圈微商、抖音賣貨,以及在淘寶、微店、小程序等平台開設小店的個人賣家等等,數不勝數;二是項目繁多。删差評刷好評面臨罰款、捆綁搭售必須明示、“大數據殺熟”被禁止、押金退還不及時也不行……新《電商法》覆蓋了諸多方面;三是對比明顯。個體代購、微商紛紛表示觀望或改弦更張,但B2C平台優勢顯現,畢竟相比私人代購,擁有跨境電商的企業在供應鏈、規模和信譽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新《電商法》將對販賣假貨、牟取暴利的代購們產生震懾作用。
而“英文代購”“畫圖微商”的出現,說明中國的代購行業不會迅速消亡,將對新《電商法》不斷地提出挑戰。必須知曉,《電商法》是一部基本法,多是一些框架性、原則性規定,是規範電子商務的首要一步。更重要在於,其也是一部“發展法”。雖然新《電商法》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框架,可以解決以往出現過的很多棘手問題,但應該看到,伴隨互聯網技術和領域的不斷拓展,電子商務產業也會源源不斷冒出諸多實體經濟所不曾遭遇的問題,因此,《電商法》需要不斷出台相關規定進行細化完善,公衆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相關問題。
“英文代購”、“畫圖微商”不是“逗趣”,而是將推動《電商法》日臻完善。有關部門要與時俱進,緊密結合網絡經濟的特殊性,認真征求各部門、地方、電商企業、消費者協會、專家等意見,不斷增強法律適用的確定性和可操作性,與時俱進,強化監管,集思廣益,逐步完善,疏而不漏,管而不亂,讓《電商法》成為激發電子商務行業活力的助力器,消費者權益和市場公平的保護神。(來源:新快報 作者: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