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到的時間,共享單車便從人見人愛的“新項目”,成為如今各種負面消息纏身的“大麻煩”。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洗牌潮”,不僅讓小企業紛紛栽倒,連頭部企業也難獨善其身:享騎、ofo深陷退押泥潭;摩拜創始人胡瑋煒日前宣布退出;小鳴的破產程序走得異常艱難。失控的押金、散落在街頭的廢棄單車、不斷下降的日活躍人數,這樣的共享單車,我們還能騎多久?在這個共享單車的凜冬,有哪些地方值得反思?
頭部企業紛紛“攤上事兒”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我國最多時曾有77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投放約2300萬輛共享單車,而今,數十家企業已先後折戟沉沙。
“倒掉的終究還是小企業,只要使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頭部企業就可以了。”這是年初一位單車用戶和記者聊天時的心態。彼時,大家大多認為這一輪“洗牌潮”淘汰的只是末尾企業,難以對頭部企業形成衝擊,甚至對其是一種利好,畢竟企業少了,用戶會愈發向頭部企業集中。
然而,這種判斷,顯然錯了。2018年,小鳴、享騎、OFO、摩拜這些行業的巨頭與頭部企業們,都遭遇了各自的煩惱與波折,能否“跨過這道坎”,成為當務之急。
摩拜 被收購創始團隊
基本退出今年4月4日,美團宣布全資收購摩拜,并表示摩拜管理團隊將保持不變。然而,事情之後發展的走向,卻是摩拜創始團隊逐漸退出,由美團高管悉數接棒。
4月28日,摩拜原CEO王曉峰因“個人原因”辭職。11月27日,作為摩拜單車投資人、董事會監事的李斌退出,同時,胡瑋煒、李斌、王曉峰、夏一平均退出摩拜自然人股東身份,由王興與穆榮鈞接任。12月23日,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宣布辭去摩拜CEO一職,接任者為摩拜總裁劉禹。至此,摩拜的創始團隊基本已全部退出。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摩拜單車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占比中,最大股東王興持股比例高達95%,穆榮鈞持股比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