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崩塌”“至暗時刻”“沒有奇跡”……持續發酵的共享單車ofo小黃車押金擠兌風波進入高潮。17日,ofo發布退押金政策提醒,承諾依序妥善處理好押金事宜,希望廣大用戶耐心等待。
此前,從9月份曝出退押金難問題之後,ofo一直極力否認,并堅稱沒有挪用用戶押金。同時,ofo采取了多次單方面拉長押金退還時間、將APP內退押金按鈕變灰等技術手段,以“挽留用戶”。面對如此“挽留”,廣大用戶顯然難以買賬。截至20日,ofo綫上退押金排隊人數已經突破1200萬。
很難想象,這樣的場景發生在一家估值曾高達200億元的企業身上。更讓人驚訝的是,從光環加身,到慘遭用戶拋棄,ofo僅僅用了3年。
從昔日倒掉的數家共享單車企業到今日的ofo,共享出行企業的生死都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曾經站在風口的新經濟、新業態在資本的裹挾下野蠻生長,快速消耗資本卻難以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隨著資本的離場,企業因無力負擔擴張和運營成本而舉步維艱。有媒體評論,如何走出“燒錢圈地”發展模式,如何擺脫對資本的依賴,已經成為共享經濟行業無法回避的首要問題。
企業需要為投資人負責,也需要為社會負責。回顧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憑借為城市帶來了一種新的廉價、便捷且低碳的出行選擇,得以開啓了一個精彩的上半場。但倘若企業無法解決無序停放、占用道路等新的城市治理問題,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或將提前收場。
對於總部持續遭遇用戶現場“圍攻”的ofo而言,可能已經來不及思考這些問題了。要求現場退押金的用戶隊伍從大樓5層排至街頭,延綿數百米。
正如媒體評論,用戶期待ofo能够維系住企業的尊嚴感和責任感,信守承諾將押金退還給每一個申請者。這不僅關乎人們對一家公司的信心,更關乎人們對整個共享經濟模式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