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歲的高北與他的父親高航、哥哥以及家裡所有親戚一樣,都曾在獐子島公司工作。事實上,幾乎每個獐子島的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人在獐子島公司工作。島、公司、島民緊緊捆綁在一起。
在高航看來,現在的獐子島與30年前比并沒有太大變化。島中心的沙包子街兩側,鎮政府小樓,獐子島影劇院、農貿市場都保留著當年的樣子。只是曾經在街上匆匆走過,趕去碼頭出海的年輕人長成了每天早上在市場前曬太陽的老人。
高航在船上工作了一輩子。捕魚20多年,捕撈扇貝近10年。
1973年底,他參加工作後的第一項工作是在東獐子島漁港修壩。“當時就用土辦法劈山築壩,附近只有獐子島有實力修建這樣的漁港。”直到今天,耗時十餘年建成的東獐子漁港仍是獐子島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漁港的一側,坐落著世界領先的貝類加工生產基地。
修了幾年壩之後,高航正式開始出海打魚,“40年前,獐子島附近的魚很多,乘小船出海一網都能撈起一萬多斤。”
據《獐子島鎮志》記載,上世紀70年代,公社創造出了單船捕撈和總捕撈量的全國紀錄,被《人民日報》稱為“海上大寨”。
獐子島的自然資源讓高航感到格外驕傲。這片海域地處黃海與渤海交匯海域,屬於寒熱交界地帶。這片海域平均水深達35米,屬深水島類型;平均水溫11攝氏度,海流湍急,鹽度適中,適合包括蝦夷扇貝在內的多種海珍生長。此外,該區域距黃海冷水圈較近,海水自淨能力強,再加上獐子島幾乎沒有農業和工業,海洋污染少。
“我們到其他地方都不太吃海鮮,因為不如獐子島的好吃。”一位島上的海產品店主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