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漢“糖水爺爺”仿佛坐上了過山車。這位67歲的老人17年堅持賣2元糖水,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誠信經營的作風令人感動。然而他在網上走紅之後,謠言和中傷也隨之而來。部分網友質疑他不戴口罩和手套,甚至有人造謠他賣糖水是因為子孫不孝。無奈之下,“糖水爺爺”放棄擺攤,決定回老家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糖水爺爺”的遭遇,又一次揭示了網暴的可怖之處。為何說“又”?因為自網絡出現以來,網暴就像毒瘤般陰魂不散。一些網暴甚至對當事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例如,今年5月,一名外賣小哥騎著電瓶車跑了27公裡,淩晨2點為用戶送上外賣,點外賣的女子打賞外賣小哥200元。這本來是一件溫暖的事,但在網絡上,一些人對女子的謾罵鋪天蓋地,指責她在打發叫花子。最終導致這名女子跳樓自殺的悲劇發生。令人憂心的是,網暴隱約有蔓延之勢。同樣是今年7月,網絡上又發生了兩起影響很大的網暴事件。一則是路人勇救失火商務車內兩名乘客後,搶救最後一名乘客失敗,被網民無端苛責。還有一則是“95後”女生小鄭考上研究生後,與相依為命臥病在床的爺爺分享快樂,卻因為一頭粉紅色頭發而被罵是“夜店舞女”。這些惡毒的語言就像陰冷的毒箭,隔著網絡四處發射,深深地刺痛當事人的心,嚴重污染網絡風氣。可以說,網暴之害決不能等閑視之,治理網暴迫在眉睫。
應該承認,治理網暴難度不小。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發布的《網絡暴力現象治理報告》顯示,網暴容易隨著互聯網形態的發展在不同平台相互跳轉,從論壇、網站到微博、微信和視頻等平台,正呈現出組織化、產業化、規模化特征。與之相對應的是,當前網暴治理還面臨法律缺失、標准不一、協同不足、隱私平衡等難題。此外,一些網絡暴力還存在大量利益牽扯。種種原因交織,使得網絡暴力治理變得困難重重。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治理網絡暴力難度越大,就越要迎難而上。有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網民數量飛速增長,低學歷和低年齡網民的占比不斷擴大。這些新變化,催促我們必須加快完善網絡治理機制,讓正能量和理性的聲音占據主流。
治病需治根。遏制網絡暴力,同樣要找到問題的症結,再對症下藥。目前,網絡暴力的治理在立法層面還存在空白,不同平台和行業的處置標准也不同,部分網絡暴力甚至存在難以定性的問題。這些原因讓遭受網暴的當事人維權也變得極其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