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2022年將實施紅綠燈新國標”,引發群衆關注。據央視新聞昨晚報道,起草單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高度重視,就有關情況作出說明:不存在“2022年紅綠燈新國標”。現行國家標准於2016年12月13日公布,從2017年7月1日起實施。網友指出的過於複雜的“九宮格”式信號燈,是特殊組合的一種,僅適用於極少數複雜路口,以減少人車衝突、保障安全暢通。
作為一名有十多年駕齡的“老司機”,筆者乍一看到這條引起誤讀的消息,也是滿心焦慮:怎麼紅綠燈設計越弄越複雜?同時有傳聞說“紅綠燈取消讀秒”,也很讓人費解。及至弄清這些原來是網上營銷號的誤傳誤讀,才長籲一口氣。相信跟筆者一樣心態起伏的網友不在少數,不然無法解釋這一誤讀何以會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交通信號燈跟每個人的出行息息相關,能否設置得簡單、實用、高效,讓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人都一目了然,是相關部門應盡的職責,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以此而論,網民的焦慮似乎屬於“過慮”,毫無必要。就長沙來說,早在2020年12月9日,掌上長沙就發表過一篇報道《為什麼長沙越來越多紅綠燈不讀秒了?解答來了》,交警部門解釋,新版“紅綠燈”便於管理更安全。至於長沙很多交通信號燈取消倒計時,一是最新國家標准沒有對紅綠燈倒計時作強制規定,二是新的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會根據路口、路段甚至區域性的交通流量進行配時調整,而目前的紅綠燈倒計時由於其自身功能問題,無法適應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的要求,因而予以部分取消。可見,對於市民高度關注的這些民生問題,有關部門其實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
只是,各地類似的頗費心思是否被群衆領情,最終取決於路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交警部門在推行現行國家標准和縮減“紅綠燈讀秒”的過程中,不能光聽專家意見、只注重形式規範,更應多關注路人感受、多傾聽群衆呼聲。只有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優化交通組織,將自己設想成駕駛人、騎手、行人去觀察和體驗,才能真正捕捉到一些平時發現不了的痛點、細節,設計出更科學、合理、接地氣的方案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公衆對於“紅綠燈新國標”的焦慮,固然沒必要,卻是面鏡子,折射出公衆對於一些公共事務遭受花架子、瞎折騰的擔憂,提醒相關部門在事關民生的重大決策中,進一步尊重民意、聽取民聲、吸納民智,這是根治政策、措施、方法等“水土不服”的重要法寶。(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袁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