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紅綠燈規則調整事關交通安全乃至交通執法的“正義”,社會的適應程度、認同程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這方面,還是應該把相關“說服”工作、規則普及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到位一些。
據悉,過去幾年部分城市已經開始試用新版紅綠燈了,5年過去,應該積累了不少效果反饋和評價信息。其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設計初衷,是否還存在有待完善優化的地方,相關部門完全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向社會作出告知。
以取消“讀秒”設計為例,它在試行過程中,是否真的減少了相關交通違規問題,對提升交通安全發揮了預期的作用,不妨拿出具體案例和數據來作出說明。這樣一來,社會對它的價值也會有更具象的認知和理解。
此外,這套系統雖然在一些地方已經試行了長達5年的時間,但從大衆輿論的反應來看,不少人對它似乎仍是“陌生”的,對其替代現行紅綠燈的必要性也仍存在疑問。這種狀況,也需要充分的釋疑。
因此,的確有必要考慮,綜合試行效果對系統予以評估與優化,并在此基礎上再大面積啓用,是否會更穩妥,也更容易獲得社會的支持?畢竟,規則的調整越大,越應該考慮社會的適應和學習過程。
綜合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新版國標紅綠燈,不妨且試且用。相關方面也有必要對社會的疑問及時給出回應,在更多的互動、溝通中,打消社會疑慮,也讓系統更完善。(來源:新京報 作者:閔蕭 編輯:劉昀昀 校對: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