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認為,一條“老”國標在當下引來聲勢浩大的爭議,背後的原因值得反思。
首先,究竟是誰在攪渾水,在“故紙堆”裡“提煉”出“紅路燈8種組合+取消讀秒”這麼有爆炸性效果的消息,還煞有介事地標榜“事關每個人”“學不會不能出門”?
萬能的網友發現,開直播宣傳新規的“孫某良”在直播平台用戶頭像為交通紅綠燈的圖案,自我介紹為“一個有意思的設計師,有責任的交通文明宣傳員”。8月22日中午,該賬號已經無法被搜索到,疑似已銷號。有媒體認為,該號有可能涉嫌營銷。據最新消息,公安部交管局回應,網上有人以“新國標紅綠燈設計者孫正良”名義進行直播,系他人冒用孫正良名義并盜用個人照片。
利用信息差,制造焦慮,帶節奏、蹭熱點、引流量,煞有介事地“科普”、編口訣幫網友記規則的大號小號,恐怕大部分沒想過“明辨真假”,就想著水混了正好“撈魚”。事實上,利用這個由頭的炒作,去年就曾出現,只是沒形成這次這麼大的陣勢。
而一項已經推出5年的標准,大部分網友卻從謠言中第一次獲悉,一時被不全面的信息所蒙蔽,不得不說,這項標准在宣傳、普及、適應公衆要求上,差了點意思。
百姓出行,無論是開車還是步行、騎行,都離不開紅綠燈。過於複雜的信號規則,無疑會增加人的判斷時間。正如網友所說,看了“九宮格”,“智商沒有120都沒法上路”。而路口幾秒鐘的猶豫,可能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紅綠燈的設計,真不是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