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貫以公益助力形象示人的“水滴籌”等大病籌款平台,因為籌款亂象被推上熱搜。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某些所謂的“籌款中介”“職業推廣人”,會在“協助”患病者籌款過程中,抽取低則50%,高則70%的費用。
8月21日,水滴籌發布官方聲明稱:所謂“籌款中介”,是由部分惡意推廣的第三方商業組織運作,為籌款人提供不正當籌款方式的服務,水滴籌堅決抵制這種做法,并且不會收取超過3.6%(其中3%為平台服務費,0.6%為支付通道費)的籌款費用。超過這一比例的收費,均為平台不許可的違規行為。今後水滴籌將持續完善平台規則和風控體系,讓“灰產”從業者沒有漏洞可鑽。
對於水滴籌的自辯,有網友表示接受,認為平台也是違規操作的受害者,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在“甩鍋”,用意在於撇清責任,掩飾平台對籌款項目的監管失能。無論如何,此次事件再次表明,網絡大病籌款項目亟待強化外部監管。
近年來,隨著“水滴籌”等大病籌款平台形成品牌,日益為人所知,參與籌款的人越來越多,其成分也日益顯得“泥沙俱下”起來。
一方面,那些確實患有大病且經濟困難、需要籌款的人,因為項目總數變多,越來越難吸引到足量的關注,以獲取能為其紓解困境的資金;另一方面,也有個別人打起了利用他人愛心的歪主意,試圖通過籌款平台“吸金”,炮制虛假案例,騙取捐款者的錢財。這兩種典型情況,都為居中牟利的“籌款中介”創造了生存空間。前者苦於籌款不順,因此只能向獅子大開口的“籌款中介”妥協;後者則根本不在乎有人居中抽成,只要自己也能撈到一筆就行。
事實上,所謂的“中介”,幹的無非是幫籌款者包裝推廣的事,收取50%-70%的費用,明顯超出合理範圍。此類亂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監管,只會讓籌款平台的公信力大打折扣。畢竟,倘若那些好心的捐贈者知道自己掏出的錢,有一大半都進不了患者的醫療賬戶,甚至可能會全被騙子瓜分,必然會變得更加謹慎,以至於“冷漠”起來。這不僅不利於大病籌款平台良性發展,也會為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關上網絡籌款這扇得來不易的“機會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