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地方科技職能部門的人士表示,根據規定,一旦判定為嚴重科研失信行為并計入數據庫,處理決定就會共享,這個過程通過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匯交完成,處理決定書和調查報告報送科技部。有關部門和地方依法依規對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的相關被處理人實施聯合懲戒。“相當於上了黑名單。”他解釋稱。
科技部表示,目前已建設開通了覆蓋全國的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科研嚴重失信行為信息的在綫匯交、在綫審核和信息共享;組織力量開發建設了全球期刊論文數據動態獲取、高風險期刊動態監測、造假問題智能檢測等多功能的監測工具系統,開展學術不端問題主動監測。
近年來,科技部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單位建立了科研失信行為常態化通報機制,由調查單位、主管部門、聯席會議通報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結果,目前已在科技部網站通報21批,涉及1422名責任人。
在加強懲戒的同時,《處理規則》也在引導科研人員主動糾錯方面著力不少。如第三十四條列出了四項可以從輕處理的情況,其中兩項是:“在調查處理前主動糾正錯誤,挽回損失或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和“在調查中主動承認錯誤,并公開承諾嚴格遵守科研誠信要求、不再實施科研失信行為的”。
《處理規則》第四十條還規定,處理決定生效後,被處理人如果通過全國性媒體公開作出嚴格遵守科研誠信要求、不再實施科研失信行為承諾,或對國家和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作出處理決定的單位可根據被處理人申請對其減輕處理。
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解讀《處理規則》時表示,對論文作者在被舉報前主動撤稿且未造成較大負面影響的,可從輕或免予處理,“體現了處理不是目的,重在教育引導的初衷”。(來源:中國經營報 記者:裴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