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明確列出提供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的,應當遵守九項要求,其中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內容超過一半。比如,不得推送《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的違法和不良信息,特別是惡意炒作娛樂八卦、緋聞隱私、奢靡炫富、審醜扮醜等違背公序良俗內容,不得以惡意翻炒為目的,關聯某一話題集中推送相關舊聞;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不得彈窗推送新聞信息,彈窗推送信息涉及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依法應當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或者取得相關許可的,應當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或者取得相關許可;彈窗推送新聞信息的,應當嚴格依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不得超範圍轉載,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提升彈窗推送信息多樣性,科學設定新聞信息和垂直領域內容占比,體現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價值觀,不得集中推送、炒作社會熱點敏感事件、惡性案件、災難事故等,引發社會恐慌。
“這就說明此次《規定》是一個垂直體系且領域全面覆蓋的規定,與以前相比治理範圍要大得多。”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利用彈窗劫持流量讓人防不勝防,衆多網民只得被動接受和觀看。今後,這類亂象有望得到根治。
《規定》提出,不得設置誘導用戶沉迷、過度消費等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倫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法實施惡意屏蔽信息、過度推薦等行為;不得以彈窗信息推送方式呈現惡意引流跳轉的第三方鏈接、二維碼等信息;不得通過彈窗信息推送服務誘導用戶點擊,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
朱巍分析稱,《規定》總結了多年來關於彈窗信息發布、信息傳播、算法推薦等治理經驗,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國家安全和網絡安全以及傳統的彈窗廣告問題都納入治理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定》著重強調保障互聯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比如以服務協議等明確告知用戶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的具體形式、內容頻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科學規劃推送頻次;不得對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進行不合理地差別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幹擾或者影響用戶關閉彈窗;彈窗信息應當顯著標明彈窗信息推送服務提供者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