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會不會出現“翻燒餅”的現象?一遇到城市環境整治之類的活動就宣布“暫停”?或者說,政策宣布的“允許”是一回事,在實際的城市管理執法中又是另外一番態度?這些都應該提前在制度上予以預防。一句話,城市管理要對一些看似邊緣但實際與民生緊密相連的商業活動有真正的接納,對城市的多元業態有真正的包容,而不是隨時可以“說禁就禁”。
當前,很多城市都提出要發展夜經濟、體驗經濟,這是對保障民生和消費的有益探索。上海對於設攤經營不再完全禁止,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推出來的。這實際也是對經濟常識的一種順應。要知道,經濟活力不是“規範”“管”出來的,首先是要不懼怕多元,要少一點潔癖,多一些包容。如果還是習慣“禁”字當頭,勢必會扼殺夜經濟的活力。作為一綫城市的上海開始展示出對於小商小販的更多包容,其他城市也應該盡早跟上。一個可以容納小攤小販的城市,必然會多一些溫暖和人情味。(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作者:朱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