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記者還要求小楊把之前發過的10秒視頻中兩家網店的網址發過來,看看跨境賣錢包是不是這麼賺錢。沒想到對方的態度一改之前的熱情,只是冷冷地丟下一句:“只是給你舉個例子”,隨後又說“視頻裡的網址找不到了”。
【質疑】無貨源電商“不合邏輯”
不同機構,合同中的坑錢套路不同,但基本都圍繞著服務費展開。另一家機構開出的服務費價格是69800元,保證店鋪運營4個月內達到營業額12000美金。如果達不到怎麼辦?相比之前那家機構的不清不楚,這家倒是寫得很明白。營業額在8000美元到12000美元之間,退還10%服務費;營業額在6000美元到8000美元之間,退還20%服務費;營業額不足6000美元,退還30%服務費。如此算來,即使店鋪開成後一筆業務都沒做成,機構最多也只能退還69800元服務費的30%,剩下的70%根本要不回來。
“無貨源電商這件事,從邏輯上是不符合電商根本規律的。”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電子商務省去了中間商這一環節,廠家可以直接把產品賣給消費者,這才使得網購的價格更有競爭力,“無貨源電商等於又把中間商給加進來了,競爭力肯定是要下降的。可能在一些商業縫隙中能賺到一點錢,但像機構宣稱的那樣能大賺特賺,是不現實的。”
以小楊給出的店鋪營業額和利潤率來計算,店鋪營業額200萬,利潤率在50%,也就是利潤100萬。機構收取營業額的12%作為傭金,是24萬。最後算下來,客戶能拿76萬,機構24萬。“如果無貨源電商真有這麼賺,機構為什麼不自己把錢賺了,還要把利潤大頭讓給客戶呢?”
賴陽介紹,在跨境電商領域確實存在一批服務商,但他們主要針對的是產品的生產廠家。國內的廠家想把產品銷往國外缺少渠道,就可以委托服務商,由服務商負責國外電商平台的店鋪開設、運營等工作。有些國外電商平台的政策比較特殊,如果不了解環境貿然開店,還可能有店鋪被封的風險。由服務商牽綫搭橋,可以讓售賣過程更加穩妥。“但這針對的還是有貨源模式。如果機構把所有環節全包了,就讓你躺著賺錢,哪有這麼好的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