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印尼“伊斯蘭團”精神領袖阿布?巴卡爾?巴希爾(中)獲釋後離開芝檳榔監獄。巴希爾因涉嫌參與2002年巴厘島爆炸案等恐怖襲擊事件而被監禁兩年多。 |
|
2003年12月4日,“埃塔”最高軍事頭目費爾南德斯在法國南部的蒙德馬桑再次被捕。2002年12月19日,費爾南德斯曾在西班牙與法國交界處的法國境內被法國警方逮捕,後逃脫。這是費爾南德斯的資料照片。 |
2001年,美國發生了“改變歷史”的恐怖襲擊事件。“基地”組織成員劫持3架飛機分別撞向了紐約的世貿雙塔和五角大樓,3000多人的生命數小時之內消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恐戰爭也從此打響。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都因此而生,而美國還有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摧毀世界各地的恐怖組織。現在,5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恐怖組織的現狀如何呢?
◆“基地”組織:“瘸腿的老虎”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近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儘管遠遠稱不上完美,但美國贏得了反恐戰爭的第一個回合。“基地”組織失去了策劃襲擊活動的庇護所,很多高層領導人物命喪黃泉或鋃鐺入獄,其核心領導層的消息傳遞也嚴重受阻。
事實確實如此。第一,“老三或死或囚”。默罕穆德•阿提夫、阿布•祖巴耶達赫、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阿布•法拉傑•法爾賈•利比、阿布•哈姆紮•拉比耶、紮卡維,這些都曾是名聲響噹噹的所謂“基地”老三,但他們的命運非常相似,或者死於美軍的炮火之下,或者被囚禁在美國的秘密監獄之內,尤其是今年6月紮卡維被炸死,更是給了伊拉克“基地”分支不小的打擊。總之,他們已經“風光不再”。
第二,“老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與“老三”相比,“老二”紮瓦赫裏要幸運得多,雖然多次遭圍攻,但都僥倖逃脫。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出鏡”認領各種恐怖襲擊事件,談論當前國際形勢。他最近的舉動包括:認領去年7月發生的倫敦地鐵爆炸案;發誓要為紮卡維報仇;在錄像帶中大談黎以危機。9月2日,紮瓦赫裏再度通過錄像帶的形式現身,敦促美國人皈依伊斯蘭教。不過,可以總結出來的是,雖然“老二”健在,但他已經不如以往那般活躍了,只是認領別人完成的襲擊活動,而真正由他本人策劃的恐怖襲擊卻幾乎沒有。
第三,“頭領”本•拉登生死不明。5年來,美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軍隊派出10多萬兵力搜捕“基地”組織領導人,並動用了大量高科技設備,耗費金錢無數。然而,拉登至今蹤跡不見,而且沒人能明確指出這個恐怖大亨究竟藏身何處。
可以說,經過美國5年的“奮戰”,“基地”組織已經“成了瘸腿的老虎”。然而,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基地”組織廣泛通過網絡發動媒體戰,吸引激進的穆斯林青年,參與發動更廣泛的恐怖襲擊,伊拉克和英國的情形最能說明這一問題。
◆伊斯蘭祈禱團:斷了財路
活躍在印尼的“伊斯蘭祈禱團”成立於1990年,其成員主要由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穆斯林組成,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由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組成的伊斯蘭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伊斯蘭祈禱團”在東南亞地區策劃並實施了包括巴厘島爆炸案在內的多起恐怖襲擊,被認為和“基地”組織有密切聯繫。
印尼警察局局長蘇坦托8月底表示,自巴厘島爆炸案發生後,印尼政府就已經採取措施切斷了“伊斯蘭祈禱團”的資金來源,並凍結了他們在印尼國內以及海外的資產。據瞭解,截至目前,印尼政府已經與美國配合共同將300多個組織和個人列入到恐怖主義名單,被凍結的資產總值也已經達到1億3670萬美元。
但令人不安的是,“伊斯蘭祈禱團”的精神領袖巴希爾因涉嫌組織“伊斯蘭祈禱團”和參與恐怖主義活動受到起訴。然而由於證據不足,法庭最後僅以偽造證件和違反移民法律等罪名判處巴希爾18個月監禁。今年6月14日,巴希爾獲得釋放。美國和澳大利亞都表示,巴希爾獲釋等於“放虎歸山”,“伊斯蘭祈禱團”還將繼續為害人間。
◆“埃塔”:平靜“收刀”
西班牙巴斯克民族分裂組織“埃塔”主張在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和法國南部巴斯克地區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埃塔”抵抗的手段越發趨向極端。雖然巴斯克地區享有高度自治,但“埃塔”仍堅持要為巴斯克地區取得主權獨立而戰鬥到底,40多年來,已有近千人死於該組織之手。
然而,“埃塔”今年3月22日發表公開聲明,宣佈從本月24日起實行永久性停火。分析人士指出,“埃塔”宣佈永久停火,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國際和國內大氣候對恐怖主義形成了巨大壓力。其次,“埃塔”領導人陸續被西班牙當局抓捕,使得“埃塔”的實力進一步削弱。再次,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用“蘿蔔加大棒”政策,軟硬兼施,一面加大打擊力度,一面向“埃塔”伸出橄欖枝,最終迫使“埃塔”坐到談判桌前。
不過,已經宣佈“棄惡從善”的“埃塔”8月18日稱,該組織與政府的和平進程談判陷入僵局,並威脅如果政府繼續對巴斯克民族主義者實行襲擊,該組織將會進行還擊。“永久性停火”能否實施並持久,給西班牙帶來持久和平,對該國政府及有關政黨確實是個考驗。(來源: 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