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10月31日電/在中國即將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的最後時刻,作為中國銀行業中的“領軍人物”,中國工商銀行日前在海內外資本市場高調亮相。不少人產生這樣的疑問:作為國際資本“搶灘的重地”,這家中國最大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為什麼要選擇高盛投資團作為自己的合作夥伴?高盛的加盟能給工行帶來哪些價值?工商銀行負責人30日透露了高盛投資團在競爭中勝出的三大幕後背景。
據新華社報道,2006年1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高盛投資團(包括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4月28日,雙方完成了資金交割,境外戰略投資者總計投資約為38億美元,購買工行新發行股份241.85億股,股權比例總計為8.89%,這是迄今為止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業最大的單次投資。
這位負責人說,工行引進的這三家境外戰略投資者,均為在金融業務方面各具優勢的國際著名企業。對於這種引資模式,工行是經過綜合權衡、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其最大好處在於:
首先,合作夥伴不會和工行的主營業務——商業銀行業務產生不必要的競爭和利益衝突。中國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後,境外大型商業銀行在中國一般都有自身獨立的發展計劃,這難免會與工行帶來利益上的衝突。即使設置一些技術性防範措施,比如不許他們在中國發展自己的分支機搆,也很難完全避免衝突。所以,工商銀行沒有把業務上類似的國際大型商業銀行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選項。從國際經驗看,兩家大型商業銀行結盟並產生良好效應的例子尚不多見。
其次,工行選擇的戰略投資者,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之道是非常熟悉的。德國安聯集團同時控股德國大型商業銀行德累斯頓銀行,美國運通公司不僅是旅行、金融和網絡服務公司,屬下還有運通銀行。工行近年來一直在進行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的轉型,通過借鑒國外先進金融機構的經驗,可以使工行的轉型成本更低,轉型過程更順利。
第三,工行在引資時,更加注重“引智”。工行之所以選擇高盛這樣一家全球領先的投資銀行作為合作夥伴,一個重要考慮在於他們擁有強大的研究機構。高盛對全球商業銀行的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把工行和全球的上市銀行放在同一個標準上來比較,進而幫我們坦誠地提出問題,並提出如何改進的建議。從這個角度說,像高盛這樣的戰略投資者對工行的幫助會更加直接。此外,工行還可以直接得到他們在風險管理、資產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經驗。
2006年3月16日,工行和高盛的“7+1”戰略合作項目正式啟動以來,雙方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資產管理、不良貸款管理等方面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的工作團隊就戰略合作項目的落實召開了40餘次研討會,高盛方面派來的專家團為工行管理層和員工舉辦了10多次專題講座,工行參與各類研討和講座的員工達到800多人次。在公司治理領域,高盛正在幫助工行建立一套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系統,並在投資者關係管理方面給予工行幫助。
“從已經取得的效果看,高盛投資團對於工商銀行而言,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位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