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德爾森強調中國應當更多地開放市場。 |
中評社廣州11月14日電/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11月上旬的中國之行,是他今年第二次訪華。與第一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從炫麗的外交辭令裏掏出了更加強硬的貿易訴求。
在讚揚中國實現了載人航天、實力夠強大後,曼德爾森強調中國應當更多地開放市場;在對“中國威脅論”予以駁斥後,他又試圖為中歐即將啟動的《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談判定下強硬基調,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義務。
當然,曼德爾森強硬態度的形成並非一日所成,而是早就在一點一滴地積聚。
據財經時報報道,10月7日,歐盟正式對中國皮鞋徵收16.5%的反傾銷稅;10月24日,歐盟公佈對華貿易戰略性文件,首次將政治、經貿、安全等內容全面納入其中,把中國定義為歐盟“平等的”戰略夥伴和“歐盟貿易政策最大挑戰”;10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又應歐盟、美國等成員的要求,對中國汽車零部件關稅政策進行調查。《華爾街日報》據此認為,歐盟對華政策在很多方面和美國趨於一致,是“美國式的、更加嚴厲的貿易策略”。
倘若歐盟就此終結溫和的對華貿易政策,不免顯得神經過敏,而且有些文不對題。因為歐盟對中國反傾銷,多集中在低附加值產業,這些產業的競爭對象主要是歐盟的北非夥伴和美國的墨西哥夥伴,中國與歐盟、美國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在一個檔次上。
同樣,雖然歐盟對中國貿易逆差在2005年達到1068億歐元,已逼近美國對中國的逆差規模,但中國GDP僅為美國和歐盟的九分之一,遠稱不上經濟超級大國。聯合國11月8日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也顯示,中國尚屬中等發展水平的國家。
曼德爾森強硬地批評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也是他此次訪華過程中的一個高音。他不僅點名批評中央電視臺侵權,還宣佈要在中國建立50個知識產權投訴中心;他雖與中方簽訂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卻又以中國在此還有很大漏洞為由,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如果說曼德爾森還只是在中歐貿易天空上密佈烏雲,那美國準備就知識產權問題起訴中國,可謂已經開始電閃雷鳴了。
近年來,中國已把提高商品的技術含量定為解決貿易摩擦的根本出路,而歐美實際已經基本實現了以高科技為主導的產業調整。這可能意味著,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可能將在高技術領域演變得更為激烈。屆時,中國可能遭受西方更為強硬的政治反彈和經濟打壓。
其實,相對於中國而言,目前歐洲的技術優勢尚存,但中國在某些方面與它的差距正在縮小,這恐怕也是歐盟要以強硬代替溫和的一個重要原因——掩飾底氣不足。
不過正如曼德爾森所言,中歐之間是“競爭與夥伴關係”,只要對出現的貿易摩擦不小題大做,而是通過智慧與協商加以解決,那麼雲彩總難遮住太陽。否則,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絕不會是中國單方面受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