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熙來:令人遺憾的是,一些老運動員卻不想游了,想往岸上爬,尋求貿易保護主義,其實他們若真是爬了上去,很容易感冒的。 |
中國布局開放下一步 要從“世界工廠”過渡到 “世界辦公室”。
關于中國的對外開放,薄熙來最出名的,莫過于“游泳論”。
2005年9月5日,薄熙來在中歐紡織品達成協議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說“中國的企業面臨全球化時,勇敢地跳入了自由貿易的大海中游泳,從過去三年的表現看,游泳的技術還很高。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一些老運動員卻不想游了,想往岸上爬,尋求貿易保護主義,其實他們若真是爬了上去,很容易感冒的。”
在他身旁,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露出尷尬的笑容。
此後,薄熙來曾經幾次在公開場合,夸獎勇敢跳入全球化自由貿易浪潮中的中國“越游本領越大”。在過去近三年中,他執掌商務部這一負責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部門,經歷了整個中國入世的“後過渡期”,自己也因和諸多想“上岸”的“老運動員”斗智斗勇,博得中國“貿易名片”之美譽。
在中國加入WTO五年之際,薄熙來再次對本報記者表示︰“加入WTO不是中國開放的終點,而是開放的新起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將在更加開放和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推進現代化建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我們應當在認真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增強對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判斷能力,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可預見性,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言下之意,在自由貿易的大海中,中國不會“上岸”。
開放的成績單
薄熙來多次說,中國入世的表現超出了外國人的預期,也超出了中國人自己的預期。
從復關到入世,中國總共花了15年時間,外經貿部先後派出了四名首席代表︰沈覺人、佟志廣、谷永江、龍永圖。
“我在擔任復關入世談判代表的時候,一到日內瓦,就跟外國人說,有四件事免談,第一,汽車業開放免談;第二,增值電訊業務免談;第三,特保條約免談;第四,紡織品反傾銷免談。”谷永江回憶說。
當時是1994年左右,中國從政界到商界,都對開放的前景非常悲觀。在外經貿部組織國內汽車企業領導人談復關事項時,所有人的意見都是︰一旦開放,中國汽車業根本無法生存。
這種擔心,直到2001年開放前夕,仍然廣泛在中國存在。很多外經貿官員都記得,中央黨校為省部級干部舉辦了WTO研究班,全面部署應對工作。
現在的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回憶說,當時“各個部門都行動起來,農業部門謀劃如何防範危機,金融電信部門考慮怎麼維護自身的安全,汽車、石化、鋼鐵行業也都在研究如何拿出對策,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發愁,不知道到底會有多大的沖擊。”
當時中國最流行的一個詞是“狼來了”,5年之後,易小準說,“狼不但沒有來,反倒是外國人也把我們當成了狼,到處散布‘中國威脅論’”。
被反復提及的一些數據是,5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共進口2萬多億美元的商品,外國投資者從中國匯出了579億美元的利潤,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13%。GDP和進出口貿易額全球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分別躍居第四和第三。
除此之外,薄熙來告訴本報記者,“加入WTO還讓中國的對外開放凸現了三個重大轉變︰區域性推進的對外開放轉變為全方位開放;開放領域由傳統的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延伸;市場準入條件更加法制化、更加透明和規範”,這贏得了WTO成員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賞和高度評價。
在履行承諾方面,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給中國的分數是“A+”。
而中國政府甚至有理由給自己更高的分數,薄熙來表示,事實證明,當初中央做出開放的決策是正確的。老一輩的外經貿人都知道,入世前,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基最關心的三個領域是︰汽車、農業、金融。5年之後,中國汽車產量增加了一倍,出口量年增58%,反而成為入世後中國競爭力提升最快的一個產業。商務部機電產業司司長王琴華在一次汽車業會議上表示,這五年,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下一步開放布局
過去5年的成績令中國政府相信,中國可以並且應該尋求進一步、更深層次的開放。但與此同時,中國必須解決對外開放中產生的一系列具體問題。
薄熙來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做出的判斷是︰目前,我國已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比如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轉變,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競爭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出口少;進出口不平衡,貿易摩擦常態化、多樣化、復雜化。
其中,最令國人關注的是進出口不平衡和多發的貿易摩擦。許多專家認為,中國入世“後過渡期”的最大特點,就是頻發的貿易摩擦。根據海關統計,今年1-11月,中國取得1564.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全年極有可能突破1700億美元。大量順差不但引起經貿摩擦,也給中國帶來不少壓力。
此前,商務部已經在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中,第一次為進出口平衡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2010年左右,進出口要實現基本平衡。
盡管眾多專家都認為基于全球分工的結構,要達到這個目標非常困難,但是商務部還是準備祭出從擴大進口到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
薄熙來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不等式”︰一億件中國產的襯衫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而缺乏品牌和渠道成為中國制造的商品提高附加值的瓶頸。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品牌不但數量少、影響力小,而且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兩年,創造的價值佔GDP比重不到20%。商務部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是,到2010年,自主品牌出口佔全國出口總額比重超過20%。
盡管從今年開始,中國國內關于WTO開放的作用、外資進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很多討論。但商務部官員皆確鑿表示,中國利用外資的方針不會改變,而目前最令商務部重視的,是中國在過去5年中成功承接世界制造業外包轉移之後,如何在未來5年內承接新一輪的服務外包產業轉移,令中國從“世界工廠”過渡到“世界辦公室”。
“在過去28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取得了如此大的進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明白,這些巨大的財富增長來源于改革和開放。既然政策這麼好,我們又怎麼會放棄?”薄熙來說,“如果說政策會有變化,那也是中國會變得更加開放!”(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