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紐約時報》13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說,伊拉克戰爭分散了新保守主義者的精力,務實派主導了美國的對華關係,因而促進了美中關係。中美如今開展廣泛對話,幾乎無所不談。保爾森的訪華代表團就是一個例證。
新華網報道,由該報駐京記者羅格•科恩撰寫的這篇文章指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不著痕跡地超越了人民幣匯率、臺灣問題造成的緊張,或是戰略上歧見帶來的對立。美中之間已有種種聯結,本月底可能與朝鮮達成的協定應可顯示出這些聯結關係產生的新效力。地區性的穩定讓中國能集中力量維持接近10%的經濟增長。由於中國必須每年創造2400萬個就業機會來容納投入就業市場的新人,高度經濟成長是先決條件。
科恩認為,在目前及短期內,中國不願挑戰美國,因為在經濟上北京仍獲利。如果美國市場對中國緊閉,中國必然受到震撼。他指出,保爾森此番訪問中國,也許未必能令中國當即作出讓步,不過,由於中國不願與美國發生重大衝突,因此,它終究會按必要的情況行事。
對於某些美國學者把美中關係和當年的美蘇關係相提並論,科恩認為,這些學者未能考慮到1989年以來時局的改變。目前美中互動關係和當年美國與蘇聯的情況大不相同。美國人買中國製造的產品,中國買美國的債券,這就是幫助世界經濟運轉的潤滑劑。
布什總統處理伊拉克問題執著於意識形態,另一方面對於中國卻採取務實主義。科恩認為美國以務實態度處理美中關係是值得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