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帶給中國人深刻的反思,也贏得了外國人的青睞。 |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 劉曉丹編譯)當今中國的思潮與十九世紀的思潮有著什麼共同的特點?經濟學人雜誌日前刊載文章評論中國的崛起,作者犀利的觀察到:一百多年前,中國不少有志之士曾經展開過激烈的辯論,探討如何使當時積弱的中國面對強大的西方列國;而今的中國繁榮富足,離世界強國之位只一步之遙,此時,中國人又在努力思考與西方世界的相處之道。
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摘譯如下:
一部精彩的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又激起了有關中國在世界自處之道的探討。這部11月播出的紀錄片解讀了歷史上西方強國的興衰。紀錄片大部分沒有意識形態的影子。
這種紀錄片在其他國家或許不會激起什麼波瀾,然而對於中國的觀衆,它發出的是一個很不尋常的訊息。片中的一位受訪者、資深外交家吳建民強調了“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紀錄片中用了整整兩集探討英國,當中著重介紹了亞當史密斯以及他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在介紹美國的崛起時,受訪者談到了個人的重要性以及尊重知識產權對一個強大國家起到的重要作用。
據官方媒體透露,中國的領導人們在2003年請了一些學者給他們上課,課題是過去500年世界大國的崛起,而拍一部紀錄片的想法就是那個時候萌發的。自從4年前出任中共總書記以來,胡錦濤一直在思考世界怎樣看待中國的快速經濟增長、該增長是否能持續,和中國會怎樣從中變遷等問題。爲了使西方國家安心,胡錦濤先是堅持中國的“和平崛起”,但是後來擔心連“崛起”這個詞都可能被誤解成富有威脅性,於是現在更喜歡用“和平發展”這四個字。
胡錦濤強調建設“和諧社會”。在這種社會裏,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其他各種組織都可以有一席之地。同時,中國也在花很大的功夫研究福利系統如何在市場經濟裏有力的運行。
如今,中國的領導層似乎已經對以下這一點有著共識:這就是保持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以及爲了中國的資本主義目標重新譜寫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在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之際,中國如何崛起以及她在世界上要有怎樣的自處之道這個討論,還會繼續下去。如今看來,這個討論對中國極之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