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日電/昨日子夜,維港天空、大江南北、海峽兩岸,迴蕩著新年的鐘聲。包括港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以喜悅的心情辭舊迎新。剛過去的2006年,中國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構建和諧世界,內政外交都取得豐碩成果。這一年,也是香港回歸九年來最好的年景。展望新的一年,面對機遇和挑戰,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可為香港和內地創造更大雙贏。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局良好,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持續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的共識。200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定位為“又好又快”,這意味著今年中國經濟快車在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將進一步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2006年是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年。國家在建立民主法治的、公平正義的政治經濟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一個誠信有愛、安定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正受到重視並開始逐步建立。去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體現了胡溫新領導層吸取中華文明精華,把中國發展與人類進步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內政外交方略,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表達了復興中華文明的民族願望,也展現了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努力建設和諧世界的良好形象。
2006年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繼續上升。中國外交開始以“積極有為”的新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先後舉辦了三次大型國際會議。六月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首腦會議、十月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峰會,都屬規模空前。十一月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更將中國外交推向了新高度。此次會議共有43個國家的首腦聚首北京。據統計,去年光臨中國的外國首腦佔全世界國家總數的一半左右。這樣的外交成就,沒有強大的國力作後盾,沒有執政者的非凡魄力,都是不可想像的。
社評指出,2006年,“一國兩制”優勢對香港繁榮穩定的促進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十一.五”規劃首次把香港納入國家發展方略之中,強調支持香港繼續發揮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的作用。大型國企來港上市,使香港去年的新股集資額超越紐約及東京,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港股市值在全球排名亦躋身第七,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CEPA的深入實施,暢通香港與內地經脈,加快區域經濟整合,促進兩地經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2006年,在“一國兩制”優勢促進下,香港經濟強勁增長,民生繼續改善,失業率降到五年來最低,恆生指數超過兩萬點,創歷史最高。在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前衛生署長陳馮富珍當選世總衛幹事,亦顯示香港人才不僅是香港的寶貴財富,而且是國家走向世界可倚重的力量。
社評表示,展望新的一年,香港將更加緊密地依托偉大祖國,不斷獲得廣闊發展空間和動力。同時,在互利雙贏條件下,香港將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國家也將在更多不同範疇上利用香港得天獨厚的條件,加強優勢互補,令香港既對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促進香港經濟進一步繁榮發展。香港將以更加輝煌的成就,迎接回歸祖國十周年的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