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2006年廣東區域結合競爭力評估與分析報告》顯示,沿海地區廣東雖然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但發展水平僅列第三,綜合發展後勁落後於山東居第二。分析稱,在經過較長時期快速增長後,廣東面臨發展後勁不足的困難,這一嚴峻形勢在2006年依然沒有根本性改變。
香港《大公報》報道,從全國來看,綜合競爭力最強的仍然是北京,其次為天津與上海。值得關注的是,上海除了有較高的發展水平,其綜合發展後勁列天津與北京之後,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証了人們的擔心,在經歷了十年的浦東開放效應後保持較強發展後勁的困難。
在沿海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的是浙江,廣東名列第三,綜合發展後勁山東名列第一,廣東位居第二,兩者結合形成的綜合競爭力,廣東名列第一,江蘇發展水平高於廣東但發展後勁低於廣東而名列第二,但與廣東的差距並不大。
在經過了較長時期的快速增長之後,廣東與其它經濟較發達地區,特別是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一樣,在資源與環境等因素的制約下,正在步入重要的經濟轉型時期,當年後勁變化不大更多表明傳統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換言之,如果廣東經濟轉型不成功,則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會進一步凸顯。
廣東經濟總量雖然領先全國,但“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嚴峻形勢依然沒有根本性改變。進入新世紀以來,廣東的發展後勁在總體上呈上升趨勢,2001年處在全國領先水平,然而,在2002年被浙江超過,反映了浙江內源型經濟較強的發展後勁,2004年浙江再次低於廣東,與大量民營企業流出浙江投資外地有關,浙江企業走出浙江走向全國,將導致浙江GDP增長趨緩。2004年山東發展後勁首次超過廣東,並且與廣東逐漸拉開了距離,與山東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有關,2004年江蘇的發展後勁也高於廣東,與江蘇較好地處理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有關。
《報告》又指出,廣東的排頭兵作用主要體現在珠三角地區,該地區不僅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而且百姓富裕程度也是其它地區望塵莫及的。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幾乎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倍,比廣東高3000多元,如果廣東人均指標要趕上浙江,至少還需要增加3000億元的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