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香港《文匯報》今日刊載評論員文章稱,剛剛過去的二○○六年,是中國外交大豐收的一年,也是中國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的一年;“中國崛起”已成為不容爭辯的現實,中國人實現“大國夢”的日子,相信不會太遠了。
文章指出,二○○六年的中國外交,可以形容為“全方位的改善”和“全方位的進展”。最受人注意的當然是大國關係的發展,以及與洲際國家集團或聯盟的關係與翻開了新的一頁。
其一,中美關係保持穩定,並有了新的發展。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年內多次在國際會議期間會晤,更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成功訪美,中美又進行了首次戰略經濟對話和第三次戰略對話。統而言之,中美在全面推進二十一世紀建設性合作關係方面達成新的共識,中美也在經貿、兩軍、執法、反恐、防核擴散、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增加很多交流,並取得顯著的合作成果。
其二,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二○○六年全面深入發展。年內,胡錦濤主席與俄羅斯總統有多達五次會晤,雙方就長遠發展和加強戰略協作取得了重要共識。中俄兩國除了雙邊的經貿、能源、科技、文化合作,雙方還在國際及地區事務中緊密磋商、協調和配合。
其三,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去年也有穩定的發展。年內舉行了中國與歐盟領導人的第九次會晤、雙方不但進行政治對話,在經貿、科技、能源、環保及防核擴散等領域的合作也卓有成效。
其四,中日關係經歷了長達五年的政治僵局。新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之後,一改新首相必先訪美的二戰後傳統,在上任之初立即訪問中國,令中日關係重拾正常發展的軌道。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胡錦濤和安倍晉三再度會晤,就進一步發展中日關係達成共識。過去五年,中日關係被形容為“政冷經熱”,甚至是“政冷經不熱”。從今以後,中日在政經兩方面可能均有讓人耳目一新的發展,這無疑是兩國人民喜聞樂見之事。
其五,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標誌著中國與非洲國家關係發展的里程碑。峰會的主題是“友誼、和平、合作、發展”,共有四十多個非洲國家參與盛會。過去許多年,中國與非洲諸國同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發展了,但沒有忘記老朋友,中國在呼籲發達國家援助非洲的同時,率先免除了多個非洲國家合共約一百億美元的債務。胡錦濤主席在峰會總結發言中重申:第一,中國永遠是促進非洲和平穩定的可靠夥伴;第二,中國永遠是實現非洲發展繁榮的可靠夥伴;第三,中國永遠是支持非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可靠夥伴。毫無疑問,中國與非洲各國的友誼和合作,必然會不斷有新的、更好的發展。
其六,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十五年以來,雙方關係一再登上新台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五周年紀念峰會上提出四點建議,包括:(一)加強戰略合作。(二)豐富合作內涵。(三)維護共同安全。(四)密切人文交流。具體說,其中包括希望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在峰會聯合聲明中,雙方表明決心於二○一○年達成中國—東盟六個老成員國貿易自由化,二○一五年與柬埔寨、老撾、緬甸及越南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自由貿易區的例子已有美加、歐盟等,其關係之密切世人皆知。由此可見,中國對與東盟各國的關係是何等重視。這或許有歷史淵源在內,但也說明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發展實在是前景無限。
其七,中印關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去年十一月下旬,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印度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中印兩國是鄰居,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大國,兩國的人口在全球排名第一、二位,兩國也同是經濟正在迅速發展的國家,兩國又都是“核俱樂部”的成員國。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有友好,也有衝突,甚至發生過邊界戰爭。但論國際關係或人際關係,除回顧歷史之外,總要向前看,向未來看,向好的方向和可能性看,這樣才會有光明結局。一九九六年,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曾訪問印度。二○○六年,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印度,展開睦鄰之旅,簽署政治、經貿、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協議。兩個亞洲大國的關係改善,肯定是亞洲之福,更是中印兩國和兩國人民之福。
其八,除上述七大關係之外,尚有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亞歐首腦會議等,中國在這些國際組織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並作出有利於世界和平、有利於國際大家庭的貢獻。凡此種種均顯示,在複雜多變及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不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國對國際事務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已不容忽視,中國的總體國力使中國可以真正位列於世界大國之林。
文章總結,中國原本是大國,但只是幅員之廣和人口之多。筆者像許多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一樣:有一個大國夢。這個大國,不僅僅是版圖和人口,更重要的是力量,包括政治力、經濟力、文化力、以至軍事力。當然,這個大國絕對不是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大國,也不是新殖民主義的強權大國。
西方國家提出的“中國威脅論”和將中國“妖魔化”是別有用心,一派胡言。中國人心中的大國夢,是堂堂正正的大國、愛好和平的大國、助人為樂的大國、尋求世界共富的大國。回眸二○○六年中國各方面的成績和進步,中國人實現“大國夢”的日子,相信不會太遠了。 |